信息熵与无失真数据压缩原理

需积分: 35 7 下载量 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611KB PPT 举报
"复合信源模型-数据压缩与信源编码" 在信息技术和通信领域,数据压缩和信源编码是至关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存储和传输大量数据时。复合信源模型是一个理论框架,用于描述多个可能的信息源及其概率分布情况。在这一模型中,有n个不同的信源,每个信源被选择的概率分别为Pi。这种模型为理解和分析复杂信息环境提供了基础。 无失真数据压缩的数学基础是信息论中的基本概念,包括自信息、熵和信源熵的计算。自信息是一个事件发生时所包含的信息量的度量,用以表示获得该信息所需的最小比特数。如果事件发生的概率为P(A),那么事件A的自信息i(A)定义为-log2(P(A))。自信息的单位通常是比特。对于确定性事件,即P(A)=1,其自信息为0比特,因为没有不确定性。而当两个独立事件A和B同时发生时,它们的联合自信息i(AB)等于各自自信息的和,即i(AB) = i(A) + i(B)。 熵是衡量一个离散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的度量。在信息论中,熵H(S)表示信源S产生的符号序列所需的平均比特数。若信源S的字母表为A,有m个符号,且每个符号Xi出现的概率为PX(i),则信源S的熵H(S)计算公式为: H(S) = - Σ[ PX(i) * log2(PX(i)) ] 其中,Σ是对所有可能符号的求和。熵的值越大,表示信源的不确定性越高,需要更多的比特来表示其输出。 在实际应用中,信源熵的计算往往很困难,特别是当信源产生的是连续序列或非独立同分布的符号时。因此,我们通常需要进行估算。例如,如果输出序列是独立同分布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大量样本的观察来近似计算熵。在给出的例子中,通过统计符号出现的频率,可以估计出信源的熵。 如果信源的输出是序列,例如S=12323454567898910…,我们可以考虑计算相邻符号的差分,形成一个新的序列R,如R=111-1111-111111-111….。这种做法可以帮助简化问题,但必须注意,仅了解残差序列R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原始数据的生成模型,即信源S的特性。在这种情况下,残差序列R的熵大约为0.7比特,但它并不等同于原信源S的熵,因为它们包含了不同的信息内容。 复合信源模型和无失真压缩的概念是理解数据压缩和信源编码的关键,涉及到了自信息、熵等核心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准确估计和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对优化数据传输和存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