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缓存穿透的Redis计数策略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860B TXT 举报
"缓存穿透问题在高并发场景下的解决方案" 在IT行业中,缓存穿透是一个常见的性能瓶颈问题,尤其在高并发系统中。缓存穿透是指用户请求的数据既没有在缓存中,也没有在数据库中,导致每次请求都需要查询数据库,从而对数据库造成不必要的压力,甚至可能导致服务崩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防止缓存穿透,例如文中代码所示的方法。 在给出的Java代码中,我们看到一个`UserServiceImpl`类,它实现了`UserService`接口,并使用了`RedisTemplate`进行缓存操作。`queryAllUserCount`方法是用来获取所有用户的数量。这个方法首先尝试从Redis缓存中获取`Constants.ALL_USER_COUNT`对应的值(即所有用户数量)。如果缓存中不存在这个值,代码会进入同步块,确保在多线程环境下安全地执行以下操作:再次检查缓存,如果仍然为空,则通过`userMapper.selectAllUserCount()`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然后将数据存入Redis,设置过期时间为15秒。 这种策略被称为“双层检查锁定”或“缓存预加载”。它的核心思想是:当缓存未命中时,先进行加锁,避免多个线程同时去数据库查询,然后再次检查缓存,以防止在检查和加载缓存的过程中有其他线程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如果仍然未命中,才真正去数据库查询并加载到缓存。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缓存穿透,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次数。 此外,设置15秒的过期时间是考虑到缓存与数据库数据一致性的问题。较短的过期时间可以确保缓存定期更新,但也会增加数据库的访问频率;而较长的过期时间虽然减轻了数据库的压力,但可能导致缓存中的数据长时间不更新。因此,过期时间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和系统的负载情况来权衡。 总结来说,解决缓存穿透的关键在于结合缓存和数据库使用,通过预先加载和同步机制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并利用合理的缓存过期策略平衡缓存更新与数据库压力。在高并发场景下,这样的设计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减少对后端数据库的依赖,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