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处理器编程模型:寄存器详解

需积分: 31 0 下载量 12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4.88M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介绍了ARM微处理器的编程模型,特别是关于寄存器的使用和在不同处理器模式下的行为。 ARM微处理器的编程模型中,寄存器是关键的组成部分,分为不分组寄存器(R0-R7)和分组寄存器(R8-R14)。R0至R7作为不分组寄存器,它们在所有模式下都是通用的,但在异常处理时,由于模式切换可能导致寄存器内容变化,因此需要保护这些寄存器的数据。R8至R14则是分组寄存器,它们在不同的处理器模式下对应不同的物理寄存器,这种设计有利于在特定模式下高效地执行任务。 R14被称为链接寄存器LR,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保存子程序返回地址,使得在子程序调用后能够正确返回;二是根据不同的异常模式保存异常返回地址,通常会有一个小的固定偏移量。R15是程序计数器PC,用于指示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地址。 寄存器在不同模式下的映射关系如下: - 用户模式:通用寄存器R0-R12和状态寄存器CPSR保持不变。 - 系统模式:状态寄存器更改为SPSR_svc,其他通用寄存器不变。 - 管理模式(也称作svc模式):R14替换为R14_svc,R13替换为R13_svc,其他通用寄存器不变。 - 中止模式:R14替换为R14_abt,R13替换为R13_abt,其他通用寄存器不变。 - 未定义模式:R14替换为R14_und,R13替换为R13_und,其他通用寄存器不变。 - 中断模式:R14替换为R14_irq,R13替换为R13_irq,其他通用寄存器不变。 - 快中断模式(FIQ):R14替换为R14_fiq,R8-R12和R13替换为FIQ专用的寄存器,其他通用寄存器不变。 ARM架构的发展历程包括V1到V7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在前一个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优化,例如V2增加了乘法指令和快速中断模式,V3引入了程序状态保存寄存器和更多的处理器模式,V4引入了Thumb指令集和更完善的软件中断功能,V5和V6则进一步增强了性能和多媒体处理能力。 ARM处理器以其高性能、低成本和低能耗的特点受到广泛应用,ARM公司通过技术授权的方式与其他芯片厂商合作,生产出各种具有特色的ARM芯片。其设计理念包括Load/Store体系结构、固定长度的精简指令集以及三地址指令格式,同时摒弃了寄存器窗口、延迟转移和所有指令单周期执行等特性,以提高效率和简化设计。 ARM微处理器的编程模型是基于寄存器的,并且根据不同模式灵活映射,这不仅提高了处理效率,也为异常处理和多模式操作提供了便利。随着版本的迭代,ARM架构不断演进,以满足不断提升的计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