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龙书解析非终结符在编译过程中的作用

需积分: 36 4 下载量 1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非终结符在编译原理中的概念,以及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流程" 在编译原理中,非终结符是构建文法的关键元素,它们代表了程序结构的抽象语法部分。通常,非终结符由特定的符号表示,这些符号在题目中提到了以下几种: 1. 字母表中比较靠前的大写字,如A、B、C:这些大写字通常用于定义文法的非终结符,它们代表了程序结构的某一部分或者控制流的高级概念。例如,在定义表达式文法时,可能会用非终结符E、T、F分别代表整个表达式、乘除表达式和加减表达式。 2. 字母S,常用来表示开始符号:在上下文无关文法中,S通常是起始非终结符,表示整个程序或语法的起点。例如,文法规则可能以"S →..."开始,这里的"S"就是开始符号。 3. 小写斜体名字,如expr、stmt:这些小写斜体的名字更具体地代表了程序中的特定构造,比如expr可能表示一个表达式,stmt可能表示一个语句。它们是文法规则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用于描述语言的结构。 编译器是将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的程序,其工作流程包括多个阶段: - **词法分析**:将源代码分解成一个个的标记(token),这些标记可以是关键字、标识符、常量、运算符等。 - **语法分析**:利用非终结符和终结符(即词汇单元)构建语法树,确保源代码符合语言的语法规则。 - **语义分析**:检查代码的逻辑意义,如类型匹配、变量声明等,并生成中间代码。 - **中间代码生成**:创建一种与具体机器无关的代码,便于后续处理。 - **代码优化**:通过各种技术提高生成的目标代码效率,例如删除冗余计算、合并重复代码等。 - **目标代码生成**: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特定机器架构的目标代码。 - **错误处理和符号管理**:在编译过程中,会检测并报告语法和语义错误,同时维护符号表来跟踪变量和函数的信息。 通过这样的多阶段处理,编译器能够将高级语言转换为机器可以直接执行的指令,这个过程既涉及到了理论层面的文法描述,也涵盖了实际编程实践中的多种技术。在学习编译原理时,了解非终结符的使用和编译器的工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2016-11-2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