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遥测研究:白冠长尾雉的孵卵行为分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811KB PDF 举报
"无线电遥测技术在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孵卵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这篇2004年的论文详细探讨了白冠长尾雉这种珍稀鸟类的孵卵行为。研究在2001年至2003年间在陕西佛坪县和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通过无线电遥测技术监测了4只雌性白冠长尾雉,观察了5个鸟巢的孵卵情况。 首先,论文指出白冠长尾雉的平均窝卵数为8.86至12.11个,每枚卵的产卵间隔大约是24小时。一旦产下最后一枚卵,雌鸟立即开始孵化,孵化期持续26到27天。巢温稳定在34.5摄氏度左右。在孵卵期间,雌鸟独立完成任务,平均每隔2.3天离开巢穴一次,离巢时长约110分钟(±24分钟)。值得注意的是,超过79%的离巢活动发生在下午4点以后。离巢的雌鸟通常有特定的觅食地点。 论文还利用列联表检验发现,雌鸟是否离巢觅食与天气状况显著相关(χ²=9.089,ν=3,p=0.028),而离巢时间早晚与离巢持续时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b=-2.146,p=0.046)。此外,卵的质量与孵化时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F=32.03,ν=35,p=0.000)。在孵化过程中,卵在巢中的位置会发生明显变化。 这项研究强调了无线电遥测技术在观察和理解难以接近的野生鸟类行为中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像白冠长尾雉这样敏感且濒危的物种。以往的研究大多依赖于间接观察,而无线电遥测提供了一种更系统、更深入的方式来了解其生活习性,特别是孵卵行为的细节。这对于白冠长尾雉的保护管理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涵盖了白冠长尾雉的窝卵数、孵卵行为以及无线电遥测技术的应用。分类号则对应于动物学、鸟类学和无线电技术相关领域。该研究为我国特有种的保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未来类似的野生动物研究提供了参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