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成像模型与标定技术详解

需积分: 0 19 下载量 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397KB PDF 举报
"相机成像模型及相机标定原理整理" 本文主要探讨了相机成像模型和相机标定的基本概念,特别关注了坐标系的转换、单目相机成像模型以及相机内参和外参的求解过程。相机标定是计算机视觉和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同时定位与建图)领域的重要环节,它能够确定相机的内在特性,建立图像像素坐标与真实世界坐标之间的关系。 首先,文章提到了在视觉SLAM中常用的三个坐标系:世界坐标系、相机坐标系和图像坐标系。世界坐标系是全局参考框架,而相机坐标系以摄像机光心为原点,图像坐标系则以图像左上角为原点,基于像素计数。坐标系之间的转换依赖于相机的内参和外参,内参涉及相机内部光学系统的特性,如焦距;外参则涉及相机相对于世界坐标系的位置和方向。 接着,文章介绍了单目相机的针孔成像模型,这是描述三维空间点如何在二维图像上投影的基本模型。在该模型中,空间点通过焦距与成像平面相交形成投影,这个过程可以用线性代数的矩阵表示,即投影矩阵乘以空间点的齐次坐标得到图像坐标。 相机标定的过程通常采用张氏标定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对应点的坐标求取单应性矩阵;然后,利用内参约束条件求解内参矩阵;接下来,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来减小误差;最后,考虑相机的畸变模型,将畸变参数纳入似然函数中进行完整的极大似然估计,从而得到准确的标定参数。 相机的内参矩阵包含了焦距、主点偏移等信息,它定义了从相机坐标系到成像平面的映射。外参矩阵描述了相机在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通常由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组成。这些参数对于准确地将图像像素坐标转换为3D空间坐标至关重要,对机器人导航、物体识别和场景重建等领域有重大影响。 总结来说,这篇资源涵盖了相机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坐标系的定义、针孔相机模型的数学描述以及相机标定的步骤和目的。理解这些概念是进行高级计算机视觉应用的基础,例如视觉SLAM系统中的定位和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