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路径规划:混合势场模型详解

需积分: 11 0 下载量 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1.02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汽车机器人路径规划的关键算法之一——混合势场模型的设计,应用于初始路径规划,以计算出安全有效的行驶路径。在自动驾驶系统中,运动规划扮演着连接感知与决策的重要角色。文章首先介绍了汽车机器人MCR的硬件系统,特别是依赖于ZED双目相机和激光雷达的感知系统,这些传感器用于构建环境地图。通过《基于激光-视觉的环境感知建模方案与应用》得到的地图模型包含了道路、障碍物和机器人信息,成为路径规划的基础。运动规划模型分为四个子模型:初始路径规划、路径优化、速度优化和运动控制求解,其中混合势场模型是初始路径规划的核心。文章将详细介绍该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方法,但不涉及后续的运动规划步骤。" 在自动驾驶领域,路径规划是确保汽车机器人安全、高效行驶的关键技术。混合势场模型是一种结合了引力场和斥力场的路径规划方法,旨在解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避障和寻找最优路径的问题。引力场通常模拟目标点对机器人的吸引力,而斥力场则表示机器人与障碍物之间的排斥力,两者结合可以生成一条避开障碍物并趋向目标的路径。 混合势场模型的设计首先需要建立环境模型,这包括道路信息和障碍物信息。道路信息可能包括车道线、交通标志等,障碍物信息则涵盖了静态和动态的物体,如其他车辆、行人等。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机器人初始位置和自主避障约束,以确保路径的安全性。此外,模型还需要考虑机器人的运动学约束,如最大速度、最小转弯半径等,以及动力学约束,如加速度限制、能耗等。 初始路径规划阶段,混合势场模型通过计算引力和斥力的平衡点,生成一条初步路径。然而,这条路径可能并不最优,因此后续的路径优化模型会进一步改进路径,使其更加平滑且适应实时的环境变化。速度优化模型则根据时间和能耗等因素,为规划路径分配合适的行驶速度。最后,运动控制模型根据阿克曼转向几何和非全向运动约束,将路径和速度转化为实际的驾驶指令,实现对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混合势场模型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快速生成路径,但可能产生的局部极小值问题需要通过优化算法来克服。通过不断迭代和优化,整个运动规划模型能够确保汽车机器人在复杂动态环境下实现安全、灵活的行驶。后续的系列文章将进一步探讨路径优化、速度优化和运动控制的具体实现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