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震荡模型在道路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需积分: 5 1 下载量 10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247KB PDF 举报
"基于道路安全评价的协同震荡模型研究 (2006年),该研究运用高等协同学、种群动力学、系统工程学等理论,建立了一种评价道路安全性的协同振荡模型。通过考虑驾驶员在不同道路环境下的心理生理反应,结合动态检测设备收集的数据和驾驶员舒适性阈值,分析人、车、路、环境等因素对驾驶员心理反应的影响。模型经过实例验证,并用于评估中国山区双车道公路的安全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道路改进建议。该研究旨在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提升道路安全性。" 本文是工程技术领域的学术论文,由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完成。文章指出,中国的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且致死率较高,因此道路安全性的评价与改善至关重要。作者引用了20世纪90年代任福田的道路线形设计理论,强调了驾驶员在交通安全中的关键作用。 协同学是一种研究复杂系统中多个子系统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形成有序结构的理论。在本研究中,作者应用了协同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了一个能够反映驾驶员舒适性与道路安全关系的协同振荡模型。这个模型考虑了系统非线性、可调控外部参数以及随机性等因素,其动态演化过程可以通过类似下式的协同学系统基本演化方程表示: \[ q = N(q, \alpha) + F \] 其中,\( q \) 是系统状态变量,\( N \) 是协同学系统的基本演化函数,\( \alpha \) 是外部控制参数,而 \( F \) 表示随机性(涨落力)。 通过这个模型,研究人员可以量化分析道路环境对驾驶员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影响。具体到实例中,他们对我国山区双车道公路进行了安全评价,发现了一些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如优化路线设计、改进交通标志和信号系统,以及增强驾驶员教育等。 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道路安全评价的方法,也为实际道路安全管理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深入理解驾驶员与道路环境之间的动态交互,可以更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使用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