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存储器:RAM分类与工作原理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3 收藏 3MB PPT 举报
"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10存储器).ppt" 计算机的存储体系是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其中,主存储器(主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讲主要探讨的是第五章“存储器”的内容,特别是关于主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随机存储器(RAM)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主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主存储器以字为单位进行数据存取,每个字包含N位二进制码元,这里的N代表存储器的字长。它由存储矩阵组成,每个矩阵中的单元能够存储一个二进制位。通过地址译码器来定位存储单元,并具备读/写功能。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用于存储要访问的地址,而存储器缓冲寄存器(MBR)则用来暂存读出的数据或即将写入的数据。 2. 存储器的分类: - 按存取功能分为两类: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读/写存储器(RAM)。ROM中的数据在制造时就已经固化,无法更改;而RAM则允许用户随时读取和写入数据。 - 按工艺分为双极型和MOS型。双极型存储器速度快但功耗大,MOS型包括静态和动态RAM,其中动态RAM利用MOS电容存储信息,需要定期刷新以保持数据。 3. 随机存储器(RAM): - RAM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SRAM使用静态MOS电路或双极型电路,具有较高的速度,但功耗较大。DRAM则利用MOS电容存储信息,成本低但需要定期刷新。 4. RAM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存储矩阵:由n×m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存储1位二进制信息。 - 地址译码器:行地址和列地址译码器共同作用,确定要访问的特定存储单元。 - 读/写控制电路:根据读/写信号控制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5. 译码器: - 线性译码器用于地址解码,帮助找到指定的存储单元。 - 双向译码方式:结合行和列地址译码器,可以更有效地寻址和访问存储单元。 6. 存储器扩展: - 字扩展:当单片RAM的位数足够而字数不足时,可以通过并联多片RAM来增加存储器的总字数。通过片选信号(CS)和独立的地址线、数据线来选择和控制不同的RAM片。 这些内容详细阐述了计算机存储器的基础知识,包括主存储器的基本特性、RAM的工作机制以及如何扩展存储器容量,为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内存管理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