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变集体惯性比较:非微扰方法与GCM分析

0 下载量 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408KB PDF 举报
"这篇研究文章探讨了裂变过程中的非扰动集体惯性,并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这种非微扰方法在计算核裂变路径上的集体惯性时的优越性和适用性。研究中,作者使用了Adiabatic Time Dependent Hartree Fock Bogoliubov (ATDHFB)理论,并在高斯重叠近似(GOA)框架下将其扩展到生成器坐标法(GCM),特别关注了密度依赖力的影响。通过对$^{234}$U的裂变路径进行计算,发现非扰动方案预测的集体惯性与扰动计算相比,不仅结构更丰富,而且表现出更强的一致性,接近于精确的GCM惯性。这些发现为裂变的微观描述提供了新的稳定基础,表明非扰动惯性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只需加入一个经验性因子即可模拟精确的GCM结果。" 这篇在《Physics Letters B》上发表的研究文章,重点关注了核物理领域中的裂变过程,特别是集体惯性的计算方法。集体惯性是理解裂变动力学的关键参数,因为它描述了核在裂变过程中克服势能壁垒的能力。传统的扰动方法可能无法充分捕捉到核结构的复杂性,而本文提出的非扰动方法ATDHFB-GCM在高斯重叠近似下的应用,展示了对核结构的更准确捕捉。 作者Samuel A. Giuliani和Luis M. Robledo等人分别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NSCL/FRIB实验室、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的计算模拟中心以及马德里自治大学的理论物理学系。他们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了计算过程,包括非扰动方法的扩展、应用和比较。关键词包括裂变、集体惯性、生成器坐标法以及Adiabatic Time Dependent Hartree Fock Bogoliubov理论,这些关键词揭示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技术手段。 文章经过多次修改和审阅,最终于2018年10月25日在线发表,编辑为W. Haxton。这项工作对理解和模拟核裂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为未来更深入的核物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