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遥感:相位测量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需积分: 48 9 下载量 1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6.28MB PPT 举报
"相位测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微波遥感-1.1" 微波遥感是现代遥感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位于电磁波谱长波端的微波进行地球表面的观测。微波遥感的优势在于其不受天气条件限制,能在全天候、全天时条件下工作,尤其是在云雾、夜晚或冰雪覆盖的情况下,依然能获取地表信息。此外,微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一定的植被覆盖,对土壤湿度、地表结构以及地壳动态变化有独特的探测能力。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一种利用雷达技术进行成像的微波遥感方法。通过移动的雷达系统(如卫星或飞机)发射微波脉冲,并接收回波,合成一个相当于大口径天线的虚拟孔径,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相位测量在SAR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AR, InSAR)中起着关键作用,它可以精确地测量地表的微小变化。例如,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全球地形三维测量项目就是利用InSAR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同样,Landers地震同震形变场的研究也借助了InSAR来监测地震后的地壳形变。 在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学习微波遥感需要掌握相关的参考书籍,如《微波遥感原理》、《主动式雷达遥感》、《地球卫星遥感卷1:理论与仪器》和《微波技术基础》等。这些书籍涵盖了微波遥感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以及实际案例分析。 1.1.1章节中详细介绍了微波遥感的波长范围和波段划分。微波遥感使用的波长通常在1毫米到1米之间,对应的频率则在300MHz至300GHz。根据波长的不同,微波被划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等子波段,每个波段又有其特定的命名,如L、S、C、X、K等,这些波段的选择取决于应用需求和技术实现。 常见的雷达卫星如SAESAT、SIR-A、SIR-B和SIR-C/X-SAR等,它们发射的波段主要集中在L波段,波长约为23.5厘米,频率约为1.275至1.282 GHz。这些卫星的任务包括对地球表面的详细成像,以及进行地表形变、海洋动力学、冰川运动等多种环境和地质现象的监测。 微波遥感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地形测绘、地壳形变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地球科学、自然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随着技术的发展,微波遥感将在未来持续提供更精细、更全面的地球表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