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存储器层次结构:从主存到缓存

需积分: 25 2 下载量 1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6.9M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第二版教材第四章——存储器的内容,主要探讨了存储芯片片选线的作用以及如何用16K × 1位的存储芯片构建64K × 8位的存储器。此外,还涉及了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知识点详细说明: 1. 存储芯片片选线的作用:在构建大容量存储系统时,常用多个小容量的存储芯片组合。例如,用32片16K × 1位的存储芯片组成64K × 8位的存储器。每8片16K × 1位的芯片组成一个16K × 8位的存储块,片选线用于选择激活其中的一组,这样通过不同的片选信号,可以访问到不同的存储块,实现整个64K × 8位存储器的访问。 2. 存储器分类: - 按存储介质分:半导体(如SRAM、DRAM)、磁表面(如硬盘)、磁芯、光盘。 - 按存取方式分:随机存取(RAM)、只读存储器(ROM)、顺序存取(如磁带)。 - 按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分: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如硬盘、光盘)及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3.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CPU访问数据时,从高速缓存(Cache)开始,再到主存储器,最后到辅助存储器。这种层次结构是为了平衡速度、容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缓存提供了快速访问,但容量小;主存容量较大,速度次之;而辅助存储器容量最大,速度最慢。 4. 主存储器基本组成:包括存储体、驱动器、译码器、控制电路、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存储单元的地址,数据总线则传输数据。存储体由多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可以存储一个位。地址寄存器(MAR)保存要访问的存储单元地址,数据寄存器(MDR)用于暂存读出或写入的数据。 5. 主存和CPU的交互:CPU通过地址总线提供存储单元地址,通过数据总线读写数据。控制电路根据指令控制读/写操作。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存储器的地址空间大小,而数据总线的位数决定了每次传输的数据宽度。 6. 存储器寻址方式:有两种常见的寻址方式,按字节寻址和按字寻址。例如,如果地址线有24根,按字节寻址时,地址范围是0-2^24-1,字长为8位;若按字寻址,字长为16位时,地址范围变为0-2^23-1,而字长为32位时,地址范围为0-2^22-1。 7. 地址线与字地址和字节地址的关系:地址线的高位通常决定字地址,低位决定字内的具体字节地址。例如,对于16位字长,11位地址线的高位部分(前5位)作为字地址,低位部分(后6位)作为字节地址,这样可以区分同一个字的不同字节。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存储器的基础理论,包括其分类、层次结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寻址方式等,对理解计算机存储系统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