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模型解析:二维表结构与数据完整性

需积分: 17 1 下载量 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680KB PPT 举报
"数据库关系模型,包括模式/内模式映象,是数据库系统中关键的概念,用于定义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映象是唯一的,并且通常包含在模式描述之中,用于说明逻辑记录和字段的内部表示方式。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常见的数据模型有非关系模型,如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以及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本文主要关注关系模型,它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数据模型之一。 关系数据模型的核心是关系数据结构,它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由行(元组)和列(属性)组成。例如,学生登记表就是一个关系,包含学号、姓名、年龄、性别和系名等属性,每个行代表一个学生元组。元组是表中的每一行,而属性是每一列。属性名是给每个属性赋予的标识符。 在关系模型中,主码(Key)是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关键属性或属性组合,例如,学号可能是学生登记表的主码。域(Domain)定义了属性可能的取值范围,例如,年龄的域可能包含所有正整数。元组的分量是其属性的单一值,如一个学生的年龄或性别。关系模式是对整个关系的定义,如“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名,年级)”描述了关系的结构。 关系操作构成了关系模型的操作集合,包括选择、投影、连接、并、差、笛卡尔积等,这些操作允许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查询、更新和分析。此外,数据完整性约束是关系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如实体完整性(主键非空)、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总结来说,模式/内模式映象是数据库内部结构的关键桥梁,而关系模型提供了用户友好的数据表示方式,通过关系数据结构、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来管理和操作数据。理解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和设计数据库系统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