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掌握阻塞与非阻塞I/O:从驱动到轮询

需积分: 15 2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8 收藏 732KB PDF 举报
该课程主要探讨了阻塞与非阻塞I/O在设备驱动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学习者理解并掌握阻塞、非阻塞以及轮询三种I/O模型,特别是如何在驱动程序中运用阻塞I/O以及如何进行轮询编程。 ## 第一章:阻塞型I/O 阻塞I/O是操作系统中常见的I/O处理方式。当进程尝试执行如读写等设备操作,而资源暂不可用时,进程会进入阻塞状态,即挂起自身,等待条件满足后再继续执行。相反,非阻塞I/O则不会挂起,而是不断查询直到可以进行操作。挂起的进程会被移出可执行队列,放入等待队列,等待特定事件的发生。这些事件可能包括文件I/O、硬件事件(如键盘输入)或信号量的释放。 ### 1.1 阻塞I/O的概念和意义 - **进程挂起**:当进程因等待资源而无法执行时,它会变为休眠状态,不再参与CPU调度,直到等待的条件满足。 - **等待队列**:等待队列是内核中用于管理阻塞进程的数据结构,它用于存储等待特定事件的进程,并在事件发生时唤醒它们。 - **唤醒过程**:当资源就绪,进程会被标记为可执行状态,从等待队列移至可执行队列,等待CPU调度。 ### 1.2 等待队列 等待队列在内核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支持异步事件通知和同步机制,如信号量的管理。通过定义和初始化等待队列头,可以创建和管理这些队列。 ### 1.3 带阻塞功能的设备驱动 在设备驱动中,实现阻塞功能通常涉及对基本设备结构体的处理,例如使用`struct cdev`结构来表示字符设备,并跟踪设备的当前状态,如有效数据长度。 ## 第二章:轮询操作(I/O复用) 轮询I/O是另一种处理I/O的方式,它避免了阻塞,通过不断地检查设备状态来发现何时可以进行操作。在Linux中,I/O复用通常通过`select`、`poll`或`epoll`等系统调用来实现,允许程序同时监控多个文件描述符,以检测数据就绪情况。 ## 第三章:三种I/O模型的比较 本章将对比阻塞、非阻塞和轮询这三种I/O模型的优缺点: - **阻塞I/O**:简单易用,但可能导致进程长时间等待,效率不高。 - **非阻塞I/O**:避免了等待,提高了CPU利用率,但可能导致程序复杂性增加,需要频繁查询。 - **轮询I/O**(I/O复用):可以处理多个文件描述符,但同样可能导致CPU资源浪费。 通过比较,学习者能更好地选择适合特定场景的I/O模型。 总结,理解并掌握阻塞与非阻塞I/O模型以及轮询操作对于编写高效的设备驱动和应用程序至关重要。在Linux环境中,熟练运用这些概念可以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