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自动化与数字化转型

1 下载量 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9 收藏 7.45MB PPT 举报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本课件介绍了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分立元件自动装置到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智能装置,再到后来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技术进步,如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的应用,自动化设备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早期系统仍存在独立运行、无法通信等问题。随着国际上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研究的推进,以及国内如清华大学等单位的科研成果,变电站自动化逐渐实现了功能整合,形成了统一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提高了变电站的管理水平和设备可靠性。"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电力系统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涵盖了调度、发电、配电等多个环节的自动化。在变电站自动化中,早期的设备主要是基于分立元件的自动装置,如模拟电路和晶体管,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存在独立运行、无智能、可靠性低等问题。进入20世纪80年代,微处理器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变电站自动化进入智能装置阶段,设备体积减小,功能增强,故障自诊断能力得到提升。 然而,这一阶段的自动化装置仍不能互相通信,限制了整体效率。因此,国际上在70年代末开始研究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过整合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微机远动等功能,构建统一的计算机系统。这一转变极大地提高了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水平,减少了维护工作量,增强了设备的可靠性,并有助于优化供电质量。 中国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研究与应用稍晚,但进展迅速。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发,90年代进入应用阶段,清华大学等机构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开发出变电站微机监测和保护综合控制系统。 数字化变电所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强调信息共享、网络通信和集成化。通过先进的通信协议和信息技术,数字化变电所能实现远程监控、故障快速定位和自我修复,进一步提升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这样的发展趋势不仅降低了占地面积和征地成本,也为智能电网的构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