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动态确定分辨系数

需积分: 50 7 下载量 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0 收藏 187KB PDF 举报
"灰色关联度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的一部分,由邓聚龙教授提出,用于量化比较序列(子序列)与参考序列(母序列)之间的相似性,从而评估因素间的关联程度。关联系数衡量了两个序列在几何形状上的相似性,数值越大表示关联度越高。计算关联系数时涉及一个分辨系数P,它通常取值0到1之间,但选取的具体值对关联度分析的结果有很大影响。传统上,P常设定为0.5,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这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情况,可能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在灰色关联度分析中,计算过程包括计算序列之间的差异Δx(i)(k) = |x0(k) - xi(k)|,然后将这些差异标准化,这一标准化过程受到分辨系数P的影响。关联系数ρ(k)的定义中,P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它控制了差异最大值对关联度的影响。如果P值较小,可能导致关联度偏高,序列间的差异被缩小;反之,如果P值较大,可能导致关联度偏低,因为较大的差异被更多地考虑在内。 论文指出,P的取值应当是动态的,而非静态不变,因为它应根据比较序列的特性和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对于非平稳序列,分辨系数的选取更需谨慎,因为序列的波动性可能影响关联度的准确性。通过分析观测序列的平稳性,可以建立P值选择的一般准则和具体方法,从而更准确地量化关联度。 作者东亚斌和段志善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旨在解决分辨系数P取值难以量化的难题。他们的方法旨在提高关联度分析的分辨力,确保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际。通过实例验证,这个新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关联度分析的精确性,使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序列间的真正关联程度。 灰色关联度分析是一种强大的模式识别工具,但其核心参数P的选取直接影响分析效果。通过动态、基于序列特性的P值选择,可以改进关联度分析的可靠性,使其在各种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决策支持、数据分析和系统建模等领域。因此,理解和优化P值的确定方法对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