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图详解:理解用例与系统交互

需积分: 35 2 下载量 1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837KB PPT 举报
"需求建模—用例图-用例和用例图" 本文将深入探讨需求建模中的关键工具——用例图,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理解和表达系统功能。用例图是统一建模语言(UML)的一种图表,用于描述系统与系统使用者之间的交互,也就是参与者(Actor)和用例(UseCase)之间的关系。这种图示化方法有助于项目团队,包括用户、项目管理员、分析人员、开发人员和质保人员,共同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 用例(UseCase)是描述系统行为的核心元素,它代表了一个参与者与系统交互的特定场景或功能。用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定义,一方面,它是一个活动者使用系统功能时进行的交互过程的文字描述;另一方面,它是系统、子系统或类与外部参与者交互的动作序列的说明,包括正常和异常的情况。用例着重于用户的视角,关注的是系统提供的服务,而非内部实现机制。 用例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特性: 1. 描述用户可见的需求,对应用户的特定目标。 2. 从系统外部视角描述系统功能。 3. 展示系统行为的动态方面,属于UML的动态建模部分。 4. 用例仅涵盖功能性需求,不涉及非功能性需求,如性能、安全性等。 用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从需求分析到设计、实现再到测试,用例都是贯穿始终的驱动力。它们提供了一种与实现无关的系统功能描述,通过协作(Collaboration)来说明如何实现这些用例。在用例图中,用例通常用椭圆形表示,参与者则用小人图标表示,两者之间用虚线连接,表示交互关系。 参与者(Actor)是系统之外的实体,可以是人、设备或外部系统,它们通过系统边界与系统进行有意义的交互。一个参与者可以参与多个用例,反之亦然。识别参与者的关键在于考虑谁使用系统、改变系统数据、获取系统信息或需要系统的服务。 在进行用例分析时,需要根据以下思路识别参与者: - 谁是系统的直接用户? - 哪些实体会改变系统的状态? - 哪些实体需要从系统获取信息? - 有哪些实体需要依赖系统的功能? 通过绘制用例图,我们可以清晰地展示系统功能的全景,从而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系统需求,确保开发出符合用户期望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