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8168 GPMC接口实现DSP与FPGA高速数据交换:调试与应用

12 下载量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1 收藏 82KB PDF 举报
本文档主要探讨了如何通过GPMC接口利用EDMA技术在DM8168 DSP与FPGA之间进行高速数据交换。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由于中文资料相对匮乏,作者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了DM8168的数据手册和参考文档,最终成功实现了Linux环境下GPMC接口的驱动,并分享了调试过程。 GPMC(General-Purpose Memory Controller)是一种通用存储控制器,它允许DM8168这样的TI DSP芯片与外部存储设备如NORFLASH、NANDFLASH或SRAM等进行高效通信。这种接口并非DM8168独有,许多嵌入式平台,如BeagleBoneBlack和AM35XX,也具备类似的接口。 硬件连接的关键在于将GPMC配置为异步模式,使用CS3作为片选信号,GPMC_OEN提供输出使能时钟,同时仅使用16位数据线进行数据传输,类似于FIFO模式。FIFO_RRST则用于FPGA端的数据发送控制。实际使用的I/O口包括GPMC-CS3、GPMC_OEN、D[15:0]以及FIFO_RRST。 在Linux环境下,驱动代码主要集中在\arch\arm\mach-omap2\gpmc.c文件中,涉及的主要配置包括GPMC的七个特殊寄存器。这些配置已经在驱动函数中进行了封装,开发者只需调用相应的函数即可。在使用EDMA时,特别要注意地址的设置,源地址应为GPMC的物理地址,目的地地址为分配的内存空间物理地址,并确保EDMA的源地址模式为非自增,以配合FPGA的异步数据传输。 FPGA端的代码则负责在GPMC_OEN信号下降沿时发送16位数据到GPMC_DATA端口,同时实现数据的自动刷新。作者没有详述具体的代码细节,但强调了信号时序的精确控制对于数据交换的同步性至关重要。 总结来说,本文提供了在DM8168 DSP和FPGA间使用GPMC接口通过EDMA实现高速数据交换的方法,包括硬件连接、接口协议配置以及在Linux环境下的代码设计要点,对于类似项目开发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2010-04-23 上传
GPMC即组策略管理控制台,与windows 2000/2003 Server上传统的组策略编辑器截然不同,由一个全新的MMC管理单元及一整套脚本化的接口组成,提供了集中的组策略管理方案,可以大大减少不正确的组策略可能导致的网络问题并简化组策略相关的安全问题,解决组策略部署中的难点,   减轻了IT管理员们在实施组策略时所承担的沉重包袱。   组策略概述   相信"组策略"(Group Policy)这个名词已经为广大的Windows用户所知晓。微软在Windows NT 4.0中早就有了基于策略的管理--策略编辑器--一个深受NT管理员欢迎的实用程序,但它个并不为大多数用户所掌握并加以应用。为此,微软在 Windows 2000中不但彻底更新了目录服务,而且推出了与这个目录完全集成的策略管理--组策略对象(GPO)。随着Windows 2000的深入应用,组策略的应用也随之遍地开花,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它的前身。可以说,组策略配置的正确与否将与您整个网络息息相关--虽然您可以完全放弃它,然而,作为一种手段,组策略的成功应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GPMC的起源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成功了。随着组策略的深入应用,对这些组策略的管理成了用户最大的负担,而部分用户根本无法预料他所配置的组策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很多时候结果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在微软新闻组里,恐怕最著名的组策略问题就是"本地策略不允许您交互式登录"。GPMC(Group Policy Management Console,组策略管理控制台)就是微软在汲取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及大量客户反馈的基础上酝酿而成的。   GPMC由一个全新MMC管理单元及一整套脚本化的接口组成,提供了集中的组策略管理方案,可以大大减少不正确的组策略可能导致的网络问题并简化组策略相关的安全问题,解决组策略部署中的难点,减轻了IT管理员们在实施组策略时所承担的沉重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