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模型中的逆向II型跷跷板机制及其在LHC的信号研究

0 下载量 1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709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在3-3-1模型中实现II型逆向跷跷板机制,这是一个在粒子物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3-3-1模型是一种扩展的标准模型,它通过引入额外的费米子和玻色子来解决某些理论问题,如标准模型的电荷统一和希格斯机制的挑战。在这个模型中,作者考虑了在高能物理环境下,如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所进行的实验,特别是对于那些可能存在的小型中微子质量的探索。 II型逆向跷跷板机制是规范模型的一种版本,它涉及到在不同能量层次上轻子数的非守恒,即在高能情况下违反轻子数,而在低能情况下恢复。这种机制与传统的正向跷跷板机制相对,提供了新的途径来解释中微子质量的起源。研究团队利用3-3-1模型的框架,特别关注如何通过右旋中微子来实现这种机制,使得标准中微子和右手中微子获得较小的质量。 模型的关键特征在于引入的双六边形双电荷标量,这是3-3-1对称性的自然产物,它在LHC上的信号可以通过特定的过程σ(pp→Z⁎, γ⁎, Z'→Δ++ Δ−−)来探测。作者详细分析了这些标量粒子的产生和衰变,尤其是通过四个轻子的最终状态,以期在LHC实验中观察到这些机制的迹象。 该研究论文发表在《物理学 Letters B》杂志上,于2019年7月接受,8月7日在线发布。这表明了研究团队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和合作,以及他们对于利用现代粒子加速器实验验证理论预测的承诺。此外,这篇论文的开放获取性质意味着研究结果可以为更广泛的物理学家所利用,推动了理论与实验之间的深入交叉验证。 总结来说,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将II型逆向跷跷板机制与3-3-1模型相结合,探索新的中微子质量生成机制,以及通过LHC实验验证其存在性。这项工作不仅对理论模型的构建有所贡献,也为未来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