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栈结构与特点详解:后进先出的数据结构

需积分: 14 2 下载量 1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4 收藏 2.9MB PPT 举报
链栈的结构定义是数据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属于线性数据结构,特别是栈和队列这一类别中的特殊形式。栈,也称为堆栈,是一种具有特定操作规则的数据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后进先出(LIFO,Last In First Out),类似于生活中的叠盘子问题。在链式栈中,我们首先定义了一个链栈结点类型`LNode`,包含两个成员:一个数据域`SElemType data`用于存储元素,以及一个指向下一个结点的指针`struct SNode *next`,使得链表可以动态扩展。 `LNode`类型的定义展示了栈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个结点都包含数据和链接到其他结点的指针。接下来,链栈的结构体`Stack`被定义,其中包含两个成员变量:`top`表示栈顶指针,它指向链表中的第一个结点;`length`记录了栈中元素的数量,表示栈的状态。 栈的主要操作包括: 1. 入栈(Push):在栈顶添加新的元素,相当于将盘子放在最上面。 2. 出栈(Pop):移除并返回栈顶的元素,遵循后进先出原则。 3. 判断栈空/满:检查栈是否为空或已满,这对于控制栈的容量和处理异常至关重要。 4. 读栈顶元素:查看但不移除栈顶元素,只获取其值。 栈的实现可以采用顺序存储(数组)或者链式存储(链表)。顺序栈通常更常见,因为数组提供了随机访问的优势,但在某些情况下,链栈的动态扩展能力更适用。栈的抽象数据类型(ADT)定义了栈的操作接口,如`ADTStack`,其中包含了栈的基本操作,比如`数据对象`和`数据关系`的描述,这些定义了用户对栈的可见性和行为规范。 在编程中,栈和队列作为基础数据结构,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场景,例如函数调用栈、表达式求值、深度优先搜索等。了解并熟练掌握栈和队列的特点以及它们的实现方式,对于编写高效、正确的程序至关重要。同时,递归算法中也常常利用栈来跟踪函数调用的上下文,理解栈在递归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算法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