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掺杂影响TiO2薄膜晶体结构:从非晶态到金红石相的转变

需积分: 7 0 下载量 4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10KB PDF 举报
"Fe掺杂对TiO2薄膜材料晶体结构转变的影响 (2011年)" 这篇论文探讨了铁(Fe)掺杂对二氧化钛(TiO2)薄膜晶体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者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普通玻璃基片上制备了不同Fe掺杂浓度的TiO2薄膜,并在沉积过程中保持基底温度为300℃。通过原位退火工艺,他们研究了退火环境(真空与空气)以及Fe掺杂量对薄膜的结晶状态、微观结构和表面形态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退火条件对于TiO2薄膜的结晶程度具有显著作用。在真空中500℃退火0.5小时的Fe-TiO2薄膜呈现非晶态结构,这意味着其原子排列不具备明显的周期性。然而,如果在相同条件下于空气中退火,薄膜则能形成良好的结晶状态。这表明氧气的存在可能促进了薄膜的结晶过程。 更进一步,随着Fe掺杂量的增加,TiO2薄膜的晶体相发生了转变,由最初的锐钛矿相(Anatase)逐渐转化为金红石相(Rutile)。这两种是TiO2的常见晶体结构,它们的光学、电学和催化性能有所不同。锐钛矿相通常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而金红石相则因其更高的热稳定性而在高温应用中更受欢迎。 论文中提到的磁控溅射是一种广泛用于薄膜沉积的技术,它利用磁场增强的等离子体来加速靶材(如TiO2)的原子或分子到基片上的轰击,从而形成薄膜。原位退火则意味着退火过程是在薄膜沉积后立即进行,无需将样品移出反应室,这样可以减少薄膜在转移过程中的污染和损伤。 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调控材料的晶体结构以优化其性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Fe掺杂和不同的退火条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定制TiO2薄膜以适用于特定的光电子设备、太阳能电池、传感器或催化剂等领域。 这篇论文揭示了Fe掺杂和退火环境对TiO2薄膜晶体结构的重要影响,为理解和控制这类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对于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