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参数估计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需积分: 34 14 下载量 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16.54MB PPT 举报
"非参数估计-模式识别(国家级精品课程讲义)" 模式识别是一门涉及统计学、概率论、线性代数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它主要关注的是确定样本的类别属性,即对某一样本进行分类,将其归属于预先定义好的类别中。在描述模式识别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样本(Sample)**:样本是实际研究对象的具体实例,例如一个人、一个汉字或者一幅图片。在实际应用中,样本的特性会被量化为一系列的测量值。 2. **模式(Pattern)**:模式是对样本特征的描述,它可能是定量的,也可能是结构化的。在统计模式识别中,模式通常被表示为特征矢量,即一组测量值的集合。 3. **特征(Features)**:特征是描述模式特性的量,是用于区分不同模式的关键因素。特征矢量就是这些特征值的组合,有助于区分不同的样本类别。 4. **模式类(Class)**:模式类是一组具有共同特性的模式的集合,是分类的目标或标准。 非参数估计在模式识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在未知类的概型时。非参数方法包括: 1. **p-窗法**:这种方法通过设定一个窗口大小,统计在该窗口内的数据分布,以估计未知的概率分布。 2. **有限项正交函数级数逼近法**:利用正交函数(如傅立叶级数)来近似描述数据分布,适用于数据可以近似为周期性或连续的情况。 3. **随机逼近法**:通过随机抽样和迭代更新,逐渐逼近真实的数据分布。 课程结构通常包括: - **第一章引论**:介绍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第二章聚类分析**:探讨如何无监督地将样本分组,寻找内在的相似性结构。 - **第三章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讨论如何构建决策边界来区分不同模式类。 - **第四章统计判决**:利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决策和分类。 - **第五章学习、训练与错误率估计**:涉及学习算法和模型的训练过程,以及评估识别性能的指标。 - **第六章最近邻方法**:基于样本之间的距离进行分类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 - **第七章特征提取和选择**:强调如何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特征,并减少冗余信息,以提高识别效率。 此外,上机实习部分会涵盖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模式识别系统中,数据采集是第一步,包括信息的获取和预处理。接着是特征提取和选择,这一阶段旨在减小数据维度,突出重要特征。最后,分类识别阶段运用学习的分类规则对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识别结果。整个过程涉及了从对象空间到特征空间再到类型空间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