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东族大黄鱼生长性状关键影响因素:通径分析研究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2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275KB PDF 举报
该研究论文《闽-粤东族大黄鱼生长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发表于2008年11月的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由刘贵德、蔡明夷和王志勇/游志勇等人合作完成。研究的焦点在于探究大黄鱼(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各形态性状,如全长、体长、头长、眼后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和尾柄高等,对7月龄闽-粤东族大黄鱼体重的影响。通过实验测量了272尾大黄鱼的相关参数,并运用统计方法,特别是通径分析,来评估这些性状对体重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通径分析是一种统计工具,最初由S. Wright于1921年提出,用于分析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在渔业研究中,它被广泛用于理解遗传相关性、近交系数等遗传学问题,以及衡量经济性状如体重的综合影响。作者们发现,大黄鱼的全长、体长、头长、眼后头长、躯干长、体高、尾柄长和尾柄高与体重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其中头长对体重的影响最大,贡献系数为0.429,接下来是体长(0.242)、躯干长(0.136)、体高(0.113)和尾柄高(0.079)。然而,全长、眼后头长和尾柄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P>0.05)。 剔除这些非显著性因素后,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4.676+0.374x2+2.270X3+0.503x5+0.519x6+1.254x8,其中y代表体重,x1至x8分别代表不同的性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40,表明模型解释了大部分体重变化的变异。 该研究不仅提供了大黄鱼生长过程中关键性状与体重之间关系的重要数据,还展示了通径分析在渔业生物学中的实用价值,为优化养殖管理和选育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对于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