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环境下的硬件模式与体系结构转变

需积分: 37 30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8.79MB PDF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关于建立和管理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等级保护的实施指南,着重于数据仓库环境的设计和管理。首先,它阐述了操作型环境和数据仓库环境在硬件利用模式上的显著差异。在操作型环境中,硬件利用模式呈现出波峰和波谷的不稳定状态,而数据仓库则采用二元模式,要么全负荷利用,要么完全不使用,平均利用率无意义,因为这些环境的硬件需求截然不同,不适合混合使用。 在构建数据仓库的过程中,关键阶段是从生产环境逐步过渡到以数据仓库为核心的体系结构设计。这个转变不仅涉及技术层面,还带来了一个间接但有益的效果:推动了对现有系统的改进和优化,使得系统更加专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作者强调,数据仓库的发展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起源于早期决策支持系统的演变。 早期的决策支持系统始于20世纪60年代,那时的主要任务是运行基于主文件的应用,如报表和程序,使用COBOL语言,并通过穿孔卡片作为输入媒介。然而,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主文件的广泛应用,数据一致性、程序维护复杂性和新程序开发的挑战也随之而来。为解决这些问题,业界开始追求更大规模的体系结构,其中数据仓库成为核心,以支持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分析。 这份指南提醒读者,理解并适应数据仓库的特性和需求对于系统的整体设计至关重要,必须根据环境的不同特点来优化硬件配置,避免在一台机器上同时满足操作型和数据仓库的需求。最后,作者指出,随着时代的进步,DS S处理仍在不断演进,这反映了信息处理领域的动态性和持续学习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