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解析:概念、层次结构与冯·诺依曼模型

需积分: 50 4 下载量 7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4 收藏 1.07MB DOC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解答"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主要探讨计算机硬件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这本书由任国林撰写,提供了丰富的习题解答,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实际机器与虚拟机器:实际机器指的是物理上存在的、具有执行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执行机器指令并处理输入输出。虚拟机器则是通过软件模拟的计算机系统,它提供了一种抽象层,使得软件可以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运行。 2. 机器指令与指令格式:机器指令是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基本操作命令,而机器指令格式则定义了指令的结构,通常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用于指示计算机执行特定任务。 3. 主机、CPU、主存、I/O、PC、IR、ALU、CU、AC、MAR、MDR:这些是计算机硬件的关键组成部分。主机包括CPU(中央处理器)和内存;CPU由控制单元(CU)、算术逻辑单元(ALU)和寄存器组成,其中PC(程序计数器)保存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地址,IR(指令寄存器)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AC(累加器)用于临时存储计算结果,MAR(存储器地址寄存器)存储要访问的内存地址,MD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则用于暂存从内存读取或写入的数据。 4. 机器字长、存储字长、指令字长:机器字长是指CPU一次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等于一个寄存器的宽度;存储字长是指内存单元的大小,可能与机器字长相同或不同;指令字长则是指指令在内存中占用的位数。 5. CPI、TC、主频、响应时间、吞吐量、MIPS、MFLOPS:这些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指标。CPI(每条指令周期数)表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平均时钟周期数;TC(总时间)是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主频是CPU的时钟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能执行的指令数;响应时间是从输入到输出的延迟;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内系统能完成的工作量;MIPS(每秒百万指令数)和MFLOPS(每秒百万浮点运算次数)分别用于评估整数和浮点运算的速度。 6.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从高级语言到汇编语言再到机器语言,形成了一个层次结构。高级语言更接近人类语言,易于理解,但需要编译或解释才能执行;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符号化形式,比机器语言易读,但仍需转换成机器代码;机器语言直接对应硬件操作,效率最高,但编写困难。 7. 冯·诺依曼模型:该模型基于存储程序原理,规定了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存储器、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它的特点包括数据和指令都存储在内存中,使用相同的地址空间,通过程序计数器来控制指令的执行顺序。 《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本书涵盖了计算机硬件的核心概念,习题解答有助于读者巩固理论知识,理解计算机系统内部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