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内核态与用户态:特权级转移与资源访问控制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1 收藏 978KB PDF 举报
第6章主要探讨操作系统中的关键概念,即从内核态到用户态的转换。这一章节首先介绍了保护模式下特权级的基本原理,这是操作系统安全架构的基础。特权级是CPU根据程序执行权限的一种分类,共有四个级别(0到3),其中0代表内核态,拥有最高权限;3代表用户态,权限较低。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划分是为了防止程序滥用特权,保护系统资源不受破坏。 在这一节中,学习的重点包括: 1. **保护模式和特权级**:理解特权级0(内核态)和特权级3(用户态)的概念,它们实际上是CPU识别的四种特权级别中的两种。内核态用于执行系统操作,如访问硬件,而用户态则限制在执行非特权代码。 2. **系统调用的实现**:系统调用是进程从用户态向内核态切换的手段,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用户程序请求特定服务。Assignment1可能涉及第一个系统调用的实现,这通常涉及中断处理机制和上下文切换的过程。 3. **TSS(Task State Segment)**:TSS是每个任务状态段,存储了任务执行时的上下文信息,包括控制寄存器、全局描述符表等,是进程切换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用户进程的实现**:进程在操作系统中表现为运行的不同程序实例,学习如何创建进程,包括初始化TSS和用户段描述符,以及进程调度的过程。 5. **特权级转移**:实际操作上,会演示如何在程序中实现从内核态到用户态(从硬件到软件)和用户态到内核态(从软件到硬件)的转换,理解这个过程对于程序控制流至关重要。 6. **资源访问控制**:通过RPL(请求特权级别)、CPL(当前特权级别)和DPL(描述符特权级别),操作系统决定哪些代码、数据和栈资源可以在不同特权级下访问,确保系统资源的安全性。 总结来说,这一章深入剖析了操作系统中核心的权限管理和资源隔离机制,帮助读者理解和实践如何在内核态与用户态之间进行安全、高效的程序执行。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操作系统内核设计的关键技巧和安全性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