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合适的资源?快使用搜索试试~ 我知道了~
首页锂电池dQdV测试技术设置技巧
资源详情
资源评论
资源推荐

飞白:
在看锂离子电池材料方面的文献时,在涉及材料充放电曲线的讨论时,经常看到出现 dQ/dV~V 曲线,很多作者对此图
的讨论基本和 CV 曲线类似。看得我云里雾里,摸不着门道......在此特请教虫友:
1. dQ/dV~V 曲线:一般主要用来说明什么问题的?和 CV 有什么不同?我的理解,该曲线和 CV 说明同样的问题,但
CV 需要另外测试,而 dQ/dV~V 可以从充放电曲线(即 C~V 曲线)直接微分得到,可以直接说明该次充放电曲线所反
映出的问题。不知是不是这样...
2. 如何从充放电曲线得到光滑的 dQ/dV~V 曲线:文献上的 dQ/dV~V 都比较光滑,特征峰也清晰。但我用 Origin 中
的 Differentiate 对充放电曲线进行微分后,所得 dQ/dV~V 曲线毛刺很多,数据跳跃得离谱,惨不忍睹!应该是我的
方法不对。那么,怎么由充放电曲线得到有用的 dQ/dV~V 曲线?
在论坛里搜了一下,求助微分容量的帖子也有几个,但均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有朋友说需对充放电数据进行处理,以
及消除噪声等,但仍不知所云......
既然有这么多文献的作者采用该曲线解释一些现象,那么,一定有很多虫友对此相当熟悉。请了解的朋友不吝赐教,相
信论坛里有很多朋友也想了解该曲线的做法以及用途。先谢谢了......
thinksky:
1、做实际电池的,dQ/dV 曲线用的较多,用CV曲线的似乎不多,CV似乎主要用于材料测试中。
2、dQ/dV 曲线可以准确反映出电池的平台电位,及有几个平台。比容量-电压曲线直观得多。
3、dQ/dV 实际上是所测的前后俩个容量差与所对应的电压差的比,即(Q2-Q1)/(V2-V1)。一般情况下,在
平台处,电压几乎不变,而容量变化较大。然而我们在测试容量-电压曲线时,一般采点时按等时间的(大约在 1—60s),
可以看出,在约 1min 内,电压变化很小,容量也变化也较小,有时采点过密,因为设备的误差,不能记录电压的有效
变化。
4、根据 3,你在作 dQ/dV 曲线时,在平台期可以把点取稀一些,在电压变化较快的地方,可以取的相对较密些。另外,
你若能用等电位记录数据,处理起来可能会容易些。
5、另外,你若用 LAND 测试系统,在“工具”菜单栏里,有个“文件数据过滤”项,可以分段处理数据的疏密,对你
作 dQ/dV 曲线会有用。
langzhizhou:
LZ 和楼上交流了很多看得我有点晕,也行是我们的侧重点不同,关注面不同,一下是我们实际操作中的一些要点,分享
下:
1.DV/DQ 和 CV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尽管看起来很类似,都是几个峰几个谷的样子;CV 是反应的电极随电压的改变,
反应电流的变化情形,可以检测电极的电化学窗口,氧化电对等等、而 dV/dQ 电压随时间/容量的变化,和电极反应的
各个产物相关;且这两者可以互相印证;
2.dV/dQ 最主要的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很简单,微分而已;最好有专门的采集电压的仪器,越精密越好,得到的曲线越
平滑,少毛刺;
dV/dQ 要求电池充放电时电流足够小,采样间隔小,一般是 0.04C,因为这个时候一般认为电流足够小,可以忽略极
化的影响,获得丰富的反应信息;
实验室是安捷伦采集电压,精确到小数点后 6 位,LAND 或者什么的充电柜数据误差较大,做出来毛刺多;
tonyliu0401:
据我观察我们老师分析容量微分时和 CV 没什么差别,有毛刺可能是因为 dv 设置的不合适,可以尝试设得大一点。
飞白:
非常感谢 thinksky 朋友的介绍。dQ/dV 曲线的毛刺处理难题,看来是取点的疏密不适当造成的。等电位记录数据倒是
个不错的建议,看看所用仪器有没有这个设置。
另外,对于已经测得的充放电曲线,做 dQ/dV 曲线有没有好的办法?只能手工将电压平台段的数据间隔搞大些?这可
是一件庞大的工程......
jocelyn-xixi:
很多文献使用恒流充放电数据来处理是不对的,dQ/dV vs 是基于 EVS 技术,应当用恒电位阶跃所得结果来处理

















安全验证
文档复制为VIP权益,开通VIP直接复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