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编译原理大作业-张志路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6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30 收藏 2.96MB PDF 举报
"哈尔滨工业大学编译原理大作业,张志路,1160300909,计算机学院" 这篇文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张志路的一份编译原理大作业,主要涵盖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三个阶段的内容,并对每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文法设计、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实现与结果分析。 第一章 词法分析 词法分析是编译器的第一步,它的主要任务是将源代码分解成一个个有意义的单元,即单词(token)。这份作业中,张志路首先明确了词法分析的需求,包括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实验目的是为了理解和掌握词法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体要求可能包括识别出程序语言中的关键字、标识符、常量、运算符等不同类型的单词。在文法设计部分,他给出了各类单词的词法规则描述,这些规则可能基于正则表达式或者状态转换图,用于指导词法分析器识别单词。此外,他还绘制了各类单词的转换图,用以可视化单词的生成过程。 第二章 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阶段的目标是检查输入序列是否符合语言的语法规则,形成语法树。张志路在这部分讨论了语法分析的需求分析,接着设计了文法,可能包括上下文无关文法或正则文法。系统设计部分包含了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概要设计通过系统框架图、数据流图和功能模块图来描绘整体架构,详细设计则深入到数据结构和主要功能函数的说明,以及核心程序流程。 第三章 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 语义分析关注的是程序的意义,确保其符合语言的语义规则,并生成中间代码,为后续的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做准备。张志路在这一章分析了语义分析的需求,设计了相应的文法,并且规划了系统设计,包括核心数据结构和功能函数的详细说明。最后,他展示了语义分析系统实现的过程,以及分析后的结果。 这份作业详尽地展示了编译器构造的全过程,从词法分析的单词识别,到语法分析的结构构建,再到语义分析的含义验证和中间代码生成,涵盖了编译原理的关键技术,是学习和理解编译器工作原理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