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考试试题解析:名词解释与图像解译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3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43KB DOC 举报
"遥感导论考试题B及答案.doc" 文件包含了关于遥感技术的基础知识,主要针对的是遥感概论的学习者。这份文档可能是一份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复习。以下是文件中涉及的一些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一、遥感名词解释: 1. 遥感平台:遥感平台是指搭载遥感传感器的设备,如气球、飞机、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器等,它们负责承载传感器并使其能够从空中或太空获取地表信息。 2. 微波遥感:利用微波(波长介于毫米到米之间的电磁波)探测地表特性,如SAR和INSAR技术,即使在云雾覆盖下也能进行观测。 3. 辐射亮度:表示辐射源在特定方向单位投影面积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辐射通量,反映了辐射源在不同角度的亮度差异。 4. 光谱反射率:是物体对特定波段电磁辐射的反射比例,常用于分析地物的光谱特性。 5. 合成孔径雷达(SAR):通过遥感平台的运动,模拟大孔径天线的效果,提高雷达的分辨率,不受距离影响。 6. 假彩色遥感图像:通过选择不同波段组合成红、绿、蓝三原色,形成与真实颜色不同的图像,如彩红外图像。 7. 大气窗口:大气中透射率较高、受大气影响较小的电磁波段,适合遥感观测。 8. 立体观察:通过两幅有一定重叠的图像,创建立体视觉效果,用于分析地表特征的三维结构。 二、简述题: 1. 近红外遥感机理与植被监测:近红外光谱区对于植物的生长状态敏感,可以反映叶绿素含量,因此在植被监测中,近红外遥感常用于评估植被健康状况和生产力。 2. 近极地太阳同步准回归轨道卫星:这类卫星轨道高度较低,接近极地,保持对同一地区的周期性重访,有利于全球覆盖和连续观测,适用于气候变化监测、环境变化研究等。 三、论述题: 1. 遥感图像解译标志:包括纹理、形状、大小、颜色、位置、关联等特征,这些标志有助于识别地物类型,例如,森林的纹理不同于农田,城市建筑的形状和颜色与自然景观不同。 2. 计算机图像处理:包括图像增强、分类、分割、配准等,通过算法提高图像质量,减少噪声,增强特征,使得解译更准确。例如,通过图像增强可改善低对比度区域的可识别性,分类则可自动区分不同地物类型。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遥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应用,对于理解和学习遥感科学至关重要。
2025-01-0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