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行业标准:地震波形数据交换格式详解

需积分: 11 77 下载量 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713KB PDF 举报
"本文档涉及的是地震行业标准,特别是关于地震波形数据交换格式的细节,其中提到了‘固定头段区’在C语言中用于检测过零的方法,即等待过零检测法。该标准参照了国际通用的《地震数据交换标准》(SEED格式2.3版)。" 在地震波形数据处理中,固定头段区是数据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用于识别和解析数据的关键信息。固定头段区始于数据记录的第一个字节,前8个字节与控制头段结构相同。其中,第七个字节用ASCII字符"D"来标记这是一个数据记录,而第八个字节是一个空格"△"。后续的12个字节包含台站、位置和通道标识符。整个固定头段区共计48个字节。 表46列出了固定头段区的各个字段及其详细说明。这些字段包括: 1. 序号:6个字符的序列号,格式为"######"。 2. 数据头段/质量指示符:1个字符,用于表示数据记录的质量控制状态,如"D"表示未知状态,"R"表示原始数据,"Q"表示已进行质量控制的数据。 3. 保留字节:"△"字符。 4. 台站标识符:5个字符,用于标识地震监测站点。 5. 位置标识符:2个字符,表示观测位置。 6. 通道标识符:3个字符,标识观测通道。 7. 台网编码:2个字符,代表地震台网。 8. 记录起始时间:10字节的二进制时间戳。 9. 样本数目:2字节,表示记录中的样本数量。 10. 采样率因子:2字节,用于计算实际采样率。 11. 采样率乘数:2字节,配合采样率因子确定采样率。 12. 活动标志:1字节,表明记录期间的设备活动状态。 13. 输入/输出和时钟标志:1字节,提供有关设备操作和时钟同步的信息。 14. 数据质量标志:1字节,描述数据质量。 15. 后面的子块数目:1字节,指示后续数据块的数量。 16. 时间校正值:4字节,修正时间戳。 17. 数据开始偏移量:2字节,指示数据在记录中的起始位置。 18. 第一个子块:2字节,标识第一个后续数据块。 标准还提到了其他控制头段,如卷索引控制头段、缩略语字典控制头段、台站控制头段、时间片控制头段等,这些构成了地震波形数据的完整描述框架,便于数据交换和处理。在C语言中,检测过零的方法可能涉及到对连续采样值的比较,等待信号从正变负或负变正的转折点,这是信号处理和分析中的基本技术。 这个标准详细规定了地震波形数据的组织结构和交换格式,确保了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一致性。对于开发地震监测系统或进行地震数据分析的IT专业人员来说,理解和遵循这些标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