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法制备C24H16N7O9Sm:结构、稳定性和荧光特性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1.36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2013年由严回、孙晓刚、王栋等人进行的一项关于C24H16N7O9Sm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质的研究。这项工作发表在《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篇论文,着重于稀土化合物的研究。 研究人员利用水热合成法成功制备了C24H16N7O9Sm这种新型配合物。该配合物呈现出单核零维分子的形式,中心离子Sm3+在分子结构中扮演关键角色。其配位模式独特,Sm3+与邻菲啰啉上的氮原子以及硝酸根上的氧原子通过双齿螯合的方式结合,形成10个配位数,显示了化合物的稳定性和高度有序性。 通过后续的红外、紫外和荧光光谱分析,研究者证实了C24H16N7O9S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表现出在292cm-1处有一个强烈的紫外吸收峰。这表明存在特定的电子跃迁,可能是Sm3+从4G5/2能级跃迁到6H9/2能级的过程。此外,在634nm波长处观察到的荧光发射峰强度最大,这是Sm3+特有的电荷跃迁特征,进一步确认了该化合物作为稀土荧光材料的潜在应用价值。 热重分析也提供了关于化合物热稳定性的详细信息,有助于了解其在不同温度下的行为。关键词包括“稀土”、“配合物”、“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荧光”,这些关键词揭示了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和方法。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不仅介绍了C24H16N7O9Sm的合成方法和晶体结构,还对其光学性质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于理解此类稀土配合物的潜在性能和可能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