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e开发规范:优化程序粒度与资源管理

需积分: 46 78 下载量 11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953KB PPT 举报
在Hive开发过程中,程序的粒度问题是关键因素,它直接影响到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效率。Hive程序应该被设计成具有明确的业务逻辑划分,避免一次性运行时间过长,以减少错误后的重跑时间和复杂性。例如,一个需要在9点前完成的高层报表任务,应该分解为多个小步骤,每个步骤独立执行,这样即使其中一个步骤出错,只需修正相关部分并重跑,而不是整个程序。 1. **粒度控制**:为了应对可能的程序中断和快速修复,应遵循细粒度原则,将任务拆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之间有明确的依赖关系。这样即使发生故障,也能针对性地修复并重新执行受影响的部分。 2. **表命名规范**:Hive中的表根据其功能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临时表(t_temptable,用于短期存储,如同步到HDFS的表)和结果表(r_resulttable,长期保留,用于最终展示或后续使用)。源表(s_sourcetable)同样保持原则上的不变,但在特殊情况下需要考虑空间管理,如清理大表以节省存储。 3. **表生命周期管理**:临时表通常只保留最近一天的数据,但如果有特殊需求,需提前备案。源表和结果表则应尽可能长期保留,只在特定空间压力下删除特定的旧数据。这需要开发者在编写清理程序时考虑到这些规则。 4. **分区字段管理**:统一表的分区字段名为"pt",日期格式标准化有助于简化命名和一致性。对于分区,推荐使用方便的日期格式,如年-月-日或按小时。 5. **资源优化**:查询时应充分利用分区限制来缩小数据范围,提高查询性能。同时,监控作业进度,如果发现作业运行效率低下,应及时终止,释放计算资源。Hive的表存储格式建议采用rcfile,因为它提供了更高的存储效率。 6. **集群管理**:开发人员应定期检查作业状态,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遇到运行效率低下的作业,使用`hadoopjob -kill`命令停止,避免占用过多资源。 遵循这些规范,Hive开发人员能够创建更加健壮、高效和易于维护的程序,提升整体的开发和运维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