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遥感图像解译:视觉要素与定性分析

需积分: 24 4 下载量 1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8.17MB PPT 举报
本节内容主要探讨的是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定性分析方法,特别是从人类视觉角度出发解析遥感图像。首先,章节介绍了人类视觉的基本要素,包括眼睛的构造,如角膜、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特别是视网膜上的锥状体和杆状体分布,它们在色彩感知和夜间视觉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央凹的高密度视网膜区域对细节分辨率极佳。 章节进一步阐述了人类视觉的亮度特点,强调了人眼对光强度的适应能力,能够在非常广泛的光强范围内工作,从微弱光线到强烈照明都能区分。然而,人眼并非在所有亮度级别上都有相同敏感度,而是通过调整视觉系统的灵敏度来实现不同级别的亮度适应。例如,韦伯实验和韦伯比的概念被用来描述人眼在辨别光强度变化时的阈值,一般观察者可以辨别大约12到24级的亮度变化。 彩色模型和彩色变换是处理遥感图像中的色彩信息的重要部分,它们有助于将卫星遥感数据转化为适合人类视觉理解的形式。图像融合技术则用于整合多源数据,提高信息的全面性和精度,而彩色增强则是通过算法优化图像色彩表现,使图像特征更加明显。 卫星遥感数据本身可能包含误差,因此遥感数据的校正是确保准确解译的关键步骤。它涉及到纠正几何和辐射校正,以减少由于地球曲率、大气条件等因素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最后,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是指利用上述视觉特性,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对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解读,识别出地表特征、土地利用类型等信息。这通常涉及到对图像纹理、形状、颜色和空间关系的综合分析,以及与实际地理环境的关联。 本节内容深入探讨了人类视觉如何影响遥感图像的处理和解读,强调了从生物学基础到技术应用的全方位理解对于有效进行遥感定性解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