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二元函数构造三角模与三角余模的新方法

需积分: 14 0 下载量 9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152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构造三角模和三角余模的新方法,通过利用满足不同代数性质的二元函数来实现。作者是李成允和张兴芳,发表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的第四期,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 在数学中,三角模是一种特殊的运算,它起源于Karl Menger在1942年对概率度量空间的研究,后来由Schweizer和Sklar在1958年给出了精确的定义。三角模是定义在[0,1]闭区间上的二元运算,具有交换性、结合性以及单位元1等特性,它扩展了经典三角不等式,并在概率理论、模糊逻辑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论文首先介绍了利用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二元函数来构造三角模和三角余模的方法。交换律意味着任意两个元素的运算顺序可以互换而不改变结果,结合律则保证了三个或多个元素连续运算的独立性。这样的函数在构造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因为它确保了新构造的三角模保持必要的代数结构。 接着,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仅满足结合律的二元函数用于构建三角模的可能性。尽管不满足交换律,结合律仍然是建立合理运算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保证运算的稳定性,即使得多对元素的运算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最后得到的结果仍然相同。 此外,论文还可能涉及到了具体构造过程的详细步骤,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推导出新的三角模实例。这包括可能的实例分析,证明这些构造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同时,由于三角模在模糊逻辑中的应用,论文可能也讨论了新构造的三角模如何改进或扩展现有的模糊逻辑系统,比如在处理模糊推理、模糊决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优势。 关键词:三角模、三角余模、构造方法、二元函数以及它们的代数性质,如交换律和结合律,都是这篇论文的核心概念。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研究和创新性应用,作者旨在为三角模理论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进而推动相关领域的进步。 这篇论文对于理解和开发新的数学工具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三角模理论的领域,如概率论、模糊系统分析和逻辑学等,它的研究成果可能带来理论上的突破和实际应用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