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修改后文法翻译模式与编译器结构

需积分: 50 0 下载量 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修改后文法的翻译模式-编译原理课件(龙书为教材)" 这是一份关于编译原理的课件,主要讲解了修改后文法的翻译模式。在编译器的设计中,翻译模式对于理解和生成目标代码至关重要。课件提到了两种特定的文法规则: 1. C→if E then:这个规则表示一个条件语句,其中C代表条件,E代表表达式。如果条件E为真,则执行then后面的语句。 2. T→ C S1 else:这是处理else部分的规则,T代表完整的条件语句,包括条件C和else子句S1。当条件C不满足时,执行else后的语句。 课件中还包含了翻译模式的一些细节处理,如BACKPATCH函数用于更新指针,将控制流连接起来。例如,E.TRUE被设置为下一个指令的位置nextquad,而C.nextlist被设置为E.false,这意味着如果条件E为真,则跳转到E.FALSE的地址。接着,q被设置为nextquad,用于输出三地址指令,然后T.nextlist被更新为S1.nextlist和q的合并,确保else分支的正确链接。最后,BACKPATCH函数再次用于更新C.nextlist,指向nextquad。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涉及如何将高级语言转换为机器可理解的目标代码。课程涵盖了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以及目标代码生成等多个关键环节。教学设计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法,结合问题驱动,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并强调实践操作,以帮助学生掌握编译器设计的核心技能。 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编译器如何工作,以及如何设计和构建编译程序。通过对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以及中间代码和目标代码的生成,最终形成可执行程序。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至少两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和数据结构等相关知识。 编译器的各个阶段,如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都是独立且相互关联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例如词法分析负责识别源程序中的符号,语法分析构建抽象语法树,语义分析检查程序的逻辑正确性并生成中间代码,而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则关注于提高程序执行效率和适应特定机器架构。通过这些阶段的处理,编译器能够将源代码转化为可在特定硬件上高效运行的目标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