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护坡防治泥石流模型试验:宏细观机理分析
需积分: 5 1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532KB PDF 举报
"泥石流“锚杆-护坡”防治模型试验宏细观机理* (2013年)"
本文是一篇自然科学论文,详细探讨了滑坡型泥石流防治技术中的“锚杆-护坡”模型试验,旨在揭示其宏微观机理。通过对室内模型试验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当降雨量增加导致孔隙水压力上升时,尽管坡体内可能出现水分积聚,但并未引发分层滑动。相反,观察到的是入渗软化和小规模的蠕动现象。
在微观层面,研究揭示了两种主要的水土运动模式:“水在颗粒中渗透”和“颗粒在水中浮动”。在这一过程中,细颗粒在雨水的作用下在颗粒骨架间下沉,并沿着坡底平行移动。这种运动最终由于“锚杆-护坡”结构的滤水固土效应而得到遏制,使得细颗粒沉积并稳定下来。这一现象表明,细观运动对模型试验坡体的破坏机制产生了显著影响,改变了原本不同粒径颗粒均匀分布的结构,形成“底部细颗粒积聚密实,上部粗颗粒骨架稳定”的新结构。
这一结构变化降低了滑坡型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因为底部的细颗粒堆积增加了土壤的密实度和稳定性,而上部的粗颗粒骨架则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力,有效抵抗了水流的冲刷和侵蚀。锚杆与护坡的配合作用,一方面通过滤水功能减少了孔隙水压力,另一方面通过固定土壤颗粒防止了大规模的滑移,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抗滑稳定性。
此外,试验还强调了水土作用和宏观微观机理之间的关联,这对于理解和设计更有效的泥石流防治策略至关重要。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机理,工程师可以优化锚杆和护坡的设计,提升防治效果,同时减少灾害风险,保护周边环境和人类居住区的安全。
总结来说,该研究为滑坡型泥石流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实践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锚杆-护坡”系统的微观行为进行深入探索,不仅有助于提高防治措施的科学性,还能促进相关工程应用的精细化和有效性。
2020-05-22 上传
2021-05-22 上传
2022-04-16 上传
2021-05-11 上传
2021-05-08 上传
2022-12-22 上传
2020-05-06 上传
2021-05-16 上传
weixin_38616359
- 粉丝: 8
- 资源: 933
最新资源
- C语言数组操作:高度检查器编程实践
- 基于Swift开发的嘉定单车LBS iOS应用项目解析
- 钗头凤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分析报告
- 分布式数据库特训营全套教程资料
- JavaScript开发者Robert Bindar的博客平台
- MATLAB投影寻踪代码教程及文件解压缩指南
- HTML5拖放实现的RPSLS游戏教程
- HT://Dig引擎接口,Ampoliros开源模块应用
- 全面探测服务器性能与PHP环境的iprober PHP探针v0.024
- 新版提醒应用v2:基于MongoDB的数据存储
- 《我的世界》东方大陆1.12.2材质包深度体验
- Hypercore Promisifier: JavaScript中的回调转换为Promise包装器
- 探索开源项目Artifice:Slyme脚本与技巧游戏
- Matlab机器人学习代码解析与笔记分享
- 查尔默斯大学计算物理作业HP2解析
- GitHub问题管理新工具:GIRA-crx插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