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栈出入栈示意图:后进先出原理详解

需积分: 14 2 下载量 17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4 收藏 2.9MB PPT 举报
链栈的入出栈示意图展示了栈作为一种数据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操作。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特点是后进先出(LIFO),即最后进入栈的元素会优先被弹出。栈有两个主要操作:入栈(push)和出栈(pop)。 入栈操作发生在栈顶,即将一个新元素添加到栈顶,而不会改变已存在的元素顺序。在给定的示意图中,元素x、p和q依次入栈,形成了如下结构: ``` …... 栈底 top ^ x p q ``` 出栈操作则相反,从栈顶移除元素,最顶部的元素首先被弹出。例如,如果从这个栈中依次出栈,那么q会被最先删除,然后是p,最后是x。 栈的存储结构可以是顺序栈,其中数据元素按线性顺序排列,通过索引进行访问;也可以是链栈,使用链表节点来存储元素,方便在任意位置进行插入和删除。顺序栈由于其连续的内存空间,访问速度较快,但插入和删除可能需要移动大量元素;链栈则在插入和删除操作上更高效,但访问栈顶元素的时间相对稍慢。 栈的实现方式依赖于所选的存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 **栈的创建(初始化)**:建立一个空栈或者指定容量的栈。 2. **栈是否为空(栈空检查)**:确定栈中是否还有待处理的元素。 3. **栈是否满**:检查栈是否达到了其最大容量,如顺序栈可能会检查数组的剩余空间。 4. **入栈(push)**:将元素添加到栈顶。 5. **出栈(pop)**:移除并返回栈顶元素。 6. **查看栈顶元素(peek)**:获取但不移除栈顶元素的值。 7. **销毁栈**:释放栈所占用的资源。 栈的抽象数据类型(ADT)定义了栈的行为接口,包括数据对象(如整数、字符等)、数据关系(元素之间的关联)以及基本操作。例如,ADTStack 的定义可能包括 `Push`, `Pop`, `IsEmpty`, 和 `Top` 等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栈常用于需要记住最近操作的场景,比如表达式求值、函数调用堆栈等。而队列(如循环队列和链队列)则遵循先进先出(FIFO)的规则,适用于任务调度、消息传递等需要按顺序处理的场景。理解这些基本数据结构并能灵活运用是编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