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算法详解:计算属性熵与信息增益

需积分: 40 10 下载量 1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1019K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了决策树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条件属性熵的第二步,以及决策树算法的基本概念和问题。涉及到的数据标签包括年龄、收入、学生状态和信誉,用于决定是否购买计算机。同时,提到了ID3算法和迭代二元树的相关知识。" 在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是一种常用且直观的分类算法,它通过构建一棵树状模型来模拟决策过程。在第2步中,计算条件属性的熵是为了选择最优的划分属性,这是决策树构建过程的关键步骤。熵是衡量数据纯度的一个指标,信息增益则是通过比较划分前后的熵变化来评估属性的重要性。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四个条件属性:年龄、收入、学生状态和信誉,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属性的信息增益,选取增益最大的属性作为分裂节点。 决策树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类任务:决策树的目标是学习一个目标函数,将每个实例的属性集映射到预定义的类别。例如,这里是要预测一个人是否会购买计算机,基于他们的年龄、收入、是否是学生和信誉等级。 2. 数据表示:每条记录由属性值和对应的类别标号组成,如(年龄, 收入, 学生, 信誉, 是否购买计算机)。 3. 分类与回归的区别:分类任务处理离散的目标变量(如“是”或“否”),而回归处理连续的目标变量。 4. 解决分类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算法建立分类模型,目的是找到能准确预测未知样本类别的模型。这通常包括模型构建(归纳)和预测应用(推论)两个阶段。 5. 学习算法:决策树的一种经典算法是ID3,它基于信息增益选择最佳划分属性。迭代二元树可能是ID3的改进版本,如C4.5或CART。 6. 模型构建与应用:在训练集上通过学习算法构建决策树模型,然后用这个模型对新的、未知类标的样本进行预测。 7. 示例:给出的数据集展示了不同属性组合下的分类结果,用于训练决策树模型。学习算法会根据这些数据构建一棵树,每个内部节点对应一个属性测试,叶子节点代表一个类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决策树算法在处理分类问题时,不仅考虑了各属性对类别影响的大小,还考虑了属性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构造出最优的决策路径。在实际应用中,决策树易于理解和解释,适用于多种领域的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