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脉冲对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研究

0 下载量 1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653KB PDF 举报
"电磁脉冲对血-视网膜内屏障体外模型通透性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电磁脉冲(EMP)对血-视网膜内屏障(inner blood-retinal barrier,inner BRB)通透性的影响。研究者通过建立一个体外试验模型,采用transwell半透膜细胞培养池,将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与大鼠胶质瘤细胞(C6)进行非接触式共同培养,模拟血-视网膜内屏障。通过测量跨内皮电阻抗(TEER)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透过率,评估屏障的状态和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RF/6A与C6细胞共同培养的模型在第六天时,其TEER值达到145 Ωcm²,相比RF/6A细胞单独培养的组别有显著差异(P < 0.05),表明共培养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血-视网膜内屏障。此外,HRP透过率在两者之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共培养模型能更有效地阻止大分子物质穿透。 当这个屏障模型暴露于200kV/m的电磁脉冲(200次脉冲)后,观察到在0.5、3和6小时的时间点,TEER值下降,而HRP透过率上升,这意味着电磁脉冲照射导致了血-视网膜内屏障通透性的增加。这一发现提示,电磁场辐射可能影响视网膜的保护机制,对血-视网膜屏障的完整性造成破坏。 血-视网膜内屏障是维持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结构,它的通透性变化可能与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生有关,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水肿等。因此,理解电磁脉冲如何影响这一屏障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眼疾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究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磁辐射对视网膜的具体影响,以及可能的防护措施,以保护视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