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搜索算法:最优路径与着法探索

需积分: 16 12 下载量 1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3.09MB PPT 举报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中国象棋计算机博弈中的搜索算法,由钱富才教授指导的学生谢国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涵盖了中国象棋游戏的多个关键领域,包括搜索算法的理论基础、实现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首先,绪论部分介绍了计算机博弈的历史背景,提及1769年匈牙利工程师巴朗为奥地利皇后设计的国际象棋机器,这是早期机器博弈的雏形。随后,提到了艾伦·图灵这位伟大数学家对电脑下棋理论的贡献,以及冯·诺依曼编写的第一台能下棋的程序,尽管当时棋盘简化且没有象,但已经展示了搜索算法的基本应用。 在数据结构研究方面,论文关注棋盘结构的表示,包括局面表示、着法移动、着法生成以及特殊局面判断,这些都是构建有效搜索策略的基础。局面评价则涉及到知识和优化的局面表示,如何利用预先积累的棋局知识和有效的表示方法提高搜索效率。 搜索技术是核心,包括了完全搜索、静态搜索、启发式搜索、剪枝策略(如beta剪枝)、选择性延伸、置换表、残局库等,这些技术旨在减少搜索空间,提升计算效率。并行技术也被提及,以加速搜索过程。 除了搜索本身,论文还讨论了开局库、时间控制、后台思考、自学习以及引擎协议等关键技术,这些辅助手段增强了计算机博弈程序的智能和适应性。 在具体的应用实例上,列举了一些著名的中国象棋计算机博弈程序,如纵马奔流涂志坚、ELP、SHIGA、SHCC等,它们展示了不同团队在这一领域的成果。 最后,论文详细介绍了棋盘的初始状态和棋子编码,这对于理解和实现搜索算法至关重要。棋盘由90个交叉点构成,每个交叉点上的棋子类型通过编码进行区分。 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中国象棋搜索算法的关键技术,并结合实例展示了其在计算机博弈中的应用,对于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