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存储类别概述与历史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7.98MB PPT 举报
"C语言知识点总结" C语言是一种强大的编程语言,它的特点在于简洁、高效且接近硬件。C语言起源于1970年代的贝尔实验室,由D.M.Ritchie在B语言基础上创建,最初用于开发UNIX操作系统。随着1978年《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一书的出版,C语言逐渐普及并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C语言经历了多次标准更新,如ANSI C和ISO 9899,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 在C语言中,存储类别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决定了变量的生命周期和可见性。从作用域的角度来看,变量分为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1. 局部变量: - 自动变量(动态局部变量):在函数内部声明,当函数执行完毕时,它们的值会丢失,内存被释放。 - 静态局部变量:同样在函数内部声明,但它们的值在函数调用之间保持不变,内存不会被释放。 - 寄存器变量:这是一种优化手段,尝试将变量存储在CPU寄存器中以提高速度,离开函数后,值也会丢失。 2. 全局变量: - 静态外部变量:仅在定义它的源文件中可见,其值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保持不变。 - 外部变量(非静态外部变量):可以在多个文件中访问,如果未声明为静态,其作用域跨越所有包含它的文件。 形式参数也可以定义为自动变量或寄存器变量,这取决于函数声明。 C语言的程序结构通常包括预处理、编译、汇编和链接四个步骤。在计算机上运行C程序,首先需要一个C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成机器码。然后,编译器会生成目标文件,这些文件通过链接器连接到库函数和其他依赖项,最终形成可执行文件。 了解C语言的存储类别对于编写高效、可靠的代码至关重要。开发者必须根据需求选择适当的变量类型和存储类别,以控制变量的作用域、生命周期和性能。例如,对于频繁访问的变量,可能会选择使用寄存器变量;而对于需要跨函数调用保持值的变量,则可能选择静态局部变量。在实际编程中,还要注意避免全局变量的滥用,因为它们可能导致意外的副作用和难以调试的问题。 C语言的存储类别是其强大功能的一部分,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概念对于成为一个优秀的C程序员至关重要。不同版本的C编译器可能对某些特性有不同的实现,因此开发者在使用特定编译器时,应该熟悉其特点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