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处理器发展史与微型计算机组成详解

需积分: 32 23 下载量 14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5.83MB PPT 举报
微处理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解微处理器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以及相关的硬件组成。课程首先介绍了微处理器的历史发展,从早期的4位4004微处理器到现代的64位Itanium,展示了摩尔定律在技术进步中的显著体现,即芯片集成度每18-24个月翻一番,性能相应提升。 第一章绪论涵盖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运算器、控制器、内存、随机存取内存(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等。这些组件共同构建了计算机的基本架构。其中,CPU作为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并管理整个系统的运行。运算器负责基本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则协调各个部件的工作,确保数据的正确流动。 在存储器方面,区分了内存(RAM)和外存(辅存)。RAM是临时存储区域,断电后数据会丢失;而ROM(如EPROM和E2PROM)是只读存储器,常用于存放固定的程序或数据。此外,还提到了不同类型的存储技术,如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以及常见的外部存储介质如软盘、U盘、硬盘和光盘。 课程内容还包括了计算机中的数制转换,如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以及符号数的表示和运算,这对于理解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至关重要。此外,还讨论了数的定点和浮点表示,这在处理精确计算和科学计算时是不可或缺的。 微处理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这门课程不仅介绍了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还深入剖析了计算机硬件的构造原理,对于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和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并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