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荷载下单层球面网壳失效分析:杆件破坏与能量传递

需积分: 8 0 下载量 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4.76MB PDF 举报
"基于杆件破坏形式的冲击荷载下单层球面网壳失效机理分析 (2009年)" 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失效机理,特别是在60米跨度的K8型单层球面网壳模型与圆柱形冲击物相互作用的场景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LS/DYNA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人员分析了结构的动力响应,包括网壳的竖向变形、杆件受力情况以及塑性发展过程。 研究中总结了四种主要的失效模式:杆件损伤、杆件破坏、局部凹陷和整体凹陷。这些失效模式是通过对结构动力响应的详细观察和杆件受力状态分析得出的。杆件的受力状态可依次经历剪切、弯曲和拉伸三个阶段,相应的破坏形式则包括剪切、弯曲、拉弯和拉伸。论文指出,受到破坏的杆件在能量传递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将冲击物的能量传递给网壳主体,这种能量传递是决定结构动力响应的关键因素。 论文进一步强调,网壳结构的失效模式并非孤立的,而是与最大动力响应密切关联。因此,通过能量传递的角度,建立了杆件破坏形式与网壳失效模式之间的联系。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和预测大跨空间结构在冲击荷载下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设计和评估其抗冲击性能时。 考虑到大跨空间结构在重要场所如体育场馆和飞机库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们可能遭受的各种偶然冲击荷载,如战争、施工事故或风致飞射物,研究此类结构的抗冲击能力至关重要。尽管已有针对钢框架组合结构、框架结构、高层筒中筒钢结构和钢混结构的研究,但在大跨空间结构领域的冲击荷载研究仍然相对匮乏。该论文的贡献在于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为未来的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 这篇论文详细分析了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在冲击荷载下的失效机制,揭示了杆件破坏与结构动力响应之间的关系,为提升这类结构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结构设计的科学性,还有可能降低因冲击导致的生命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