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6CPU与内存连接:半导体存储器详解

需积分: 23 0 下载量 16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2.24M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了CPU与内存单元的连接,特别是关注于半导体存储器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如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此外,还提及了虚拟存储器的概念。" 在微机系统中,CPU与内存单元的连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决定了数据的存取速度和系统的整体性能。半导体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储数据的主要媒介,分为两大类: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即使电源断开,其内容也能保持不变。ROM主要包括掩膜式ROM、一次性可编程ROM(PROM)、紫外线擦除可编程ROM(EEPROM)和电擦除可编程ROM(EEPROM)等。其中,掩膜式ROM在制造时就已经写入固定的数据,且不可更改,常用于固化操作系统或硬件设备的固件。工作原理上,掩膜式ROM通过T1、T2工作管,T3、T4负载管以及T5到T8的控制管构成,通过这些管子的状态来表示“0”或“1”。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则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SRAM具有较高的读写速度,但功耗较大,适合用作CPU缓存。它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行地址译码器、列地址译码器和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由6个晶体管组成,通过行列选通信号和数据线实现数据的读写。当写入数据时,写控制线有效,数据线与内部存储单元连接;读取时,数据线会反映出存储单元的状态。 DRAM相对于SRAM,其优点在于存储密度高,但速度较慢,且需要周期性刷新来保持数据。DRAM的基本单元结构相对简单,但需要复杂的刷新机制来防止数据丢失。 虚拟存储器是一种内存管理技术,它使得程序可以使用比实际物理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通过将部分不常用的数据交换到硬盘上的交换区,CPU可以访问超过物理内存容量的地址空间,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效率。 CPU与内存单元的连接涉及到半导体存储器的各种类型和工作原理,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至关重要。同时,虚拟存储器的概念则扩展了我们对内存管理的认识,有助于优化系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