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龙书第二版
需积分: 0 1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4
收藏 12.26MB PDF 举报
"《编译原理(龙书)》是由Alfred V. Abo、Monica S. Lam、Ravi Sethi 和 Jeffrey D. Ullman等著名学者合作编著的第二版教材,主要涵盖了编译器设计的核心概念和技术。本书由Addison-Wesley出版社出版,涉及全球多个城市的发行,是一本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实践的经典著作。封面设计由Scott Ullman of Strange Tonic Productions完成,并特别注明了对制造商和销售商商标的尊重,确保了在书籍中正确处理了这些商标的呈现形式。"
《编译原理》通常被称为“龙书”,因其英文原版的作者之一是Jeoffrey D. Ullman,他的姓氏在英文中的首字母“U”与“Dragon”发音相近,故得此昵称。这本书是编译器设计领域的权威参考,深入讲解了如何将高级语言转化为机器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以及代码生成等多个阶段。
1. 词法分析:编译器首先会读取源代码并将其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符号,称为Token,这是通过模式匹配来实现的,词法分析器是这个过程的关键部分。
2. 语法分析:词法分析后的Token流会被送入解析器,该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语言的语法规则将Token序列转换成抽象语法树(AST),这涉及到上下文无关文法和上下文有关文法的分析。
3. 语义分析:语义分析阶段关注程序的意义,检查代码是否符合语言的语义规则,如类型检查、常量折叠等。同时,它也会开始构建目标代码的初步结构。
4. 中间代码生成:在某些编译器设计中,编译器会生成一种中间表示(IR),这种表示独立于特定的机器架构,便于优化和移植。
5. 代码优化:优化阶段通过改进AST或中间代码,提高生成代码的效率,例如消除冗余计算、存储优化等。
6. 代码生成:最后,编译器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的机器指令,形成可执行文件。
《编译原理》详细讨论了这些步骤,不仅包含理论基础,还提供了实际应用的实例和练习。书中还涵盖了现代编译技术,如并行编译、垃圾回收、动态编译等。此外,对于那些希望进一步研究的人,书中还探讨了前沿的编译技术,如类型系统的设计、静态分析和动态编译。
这本书是计算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合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和专业开发人员学习,也是理解编译器工作原理和设计编译器的必备参考资料。
2832 浏览量
275 浏览量
295 浏览量
Ian-Kung
- 粉丝: 0
- 资源: 2
最新资源
- servlet动态生成登陆验证图片
- 线性代数 第四版 同济大学
- Essential MATLAB for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3nd
- 视频捕获 之 如何使用系统设备枚举器
- Java Persistence with Hibernate
- DirectShow编程捕捉WDM与VFW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南开100题分类版
- Linux网络编程.pdf
- 经典C程序100例--Doc整理版
- 周立功公司的I2C协议标准中文
- 应急通信网络管理论文
- geoserver-openlayer.doc
- 程序员的十层楼 网上流传 思想很有高度
- 获取系统图标解决方案
- 555定时器数字钟设计
- Gps开发资料 MTK系列芯片的设置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