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二叉树宽度的课程设计报告

需积分: 16 4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8 收藏 143KB DOCX 举报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关注于计算二叉树的宽度,要求根据扩展前序序列构建二叉树,并进行层序遍历以找出各层节点的最大数量。设计报告应包含问题描述、设计、调试报告、经验和体会、源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 在此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中,主要涉及的IT知识点包括: 1. **二叉树**: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形数据结构,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通常分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在这个任务中,二叉树用于表示输入的数据结构。 2. **二叉树的宽度**:二叉树的宽度是指从根节点到最远叶节点路径上所经过的最长水平距离,也就是任意一层的最大节点数。 3. **扩展前序序列**:这是一种二叉树的序列化表示方法,它与常规的前序遍历类似,但将空节点用特定字符(例如'#')表示。从这个序列可以恢复原始的二叉树结构。 4. **存储结构设计**:采用了结构体`Node`来表示二叉树节点,包含数据元素`data`,以及指向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的指针`Lchild`和`Rchild`。这种结构允许动态地创建和链接二叉树节点。 5. **二叉树的创建算法**:从扩展前序序列中创建二叉树的过程,通常通过递归实现。在给定的代码片段中,`Create_tree`函数是用于此目的的,它会读取输入字符,如果字符不是结束标志(如'#'),则创建新节点并递归填充左子树和右子树。 6. **层序遍历**:为了计算二叉树的宽度,需要执行层序遍历。层序遍历是从根节点开始,按照层次顺序访问所有节点。通常使用队列来实现,每次从队列头部取出节点并访问,然后将其子节点(如果有)入队。 7. **算法设计**:主要算法设计包括二叉树的创建和层序遍历。创建算法通过扩展前序序列输入来构建二叉树,而宽度计算则需要在层序遍历的基础上统计每层的节点数并找到最大值。 8. **调试报告**: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记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对设计和编码的反思。这有助于发现和修复错误,优化算法效率。 9. **程序验证与测试用例**:设计一组测试用例以确保算法的正确性。这可能包括各种大小和形状的二叉树,尤其是边界情况,如空树、单节点树、完全平衡树和高度不均衡树。 10. **源程序清单与运行结果**:源代码应该清晰易读,包含必要的注释,且必须展示在不同测试用例下的运行输出。 11. **设计报告撰写**:报告需遵循学校规定格式,包括问题描述、设计过程、调试经验、个人体会、算法改进设想等内容,同时附带源代码和运行结果。 这次课程设计旨在锻炼学生对二叉树的理解,掌握二叉树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以及如何利用层序遍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1-06-30 上传
树状显示二叉树: 编写函数displaytree(二叉树的根指针,数据值宽度,屏幕的宽度)输出树的直观示意图。输出的二叉树是垂直打印的,同层的节点在同一行上。 [问题描述] 假设数据宽度datawidth=2,而屏幕宽度screenwidth为64=26,假设节点的输出位置用 (层号,须打印的空格数)来界定。 第0层:根在(0,32)处输出; 第1层:因为根节点缩进了32个空格,所以下一层的偏移量(offset)为32/2=16=screenwidth/22。即第一层的两个节点的位置为(1,32-offset),(1,32+offset)即(1,16),(1,48)。 第二层:第二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3。第二层的四个节点的位置 分别是(2,16-offset),(2,16+offset),(2,48-offset),(2,48+offset)即(2,8),(2,24),(2,40),(2,56)。 …… 第i层:第i层的偏移量offset为screenwidth/2i+1。第i层的每个节点的位置是访问第i-1层其双亲节点时确定的。假设其双亲的位置为(i-1,parentpos)。若其第i层的节点是其左孩子,那末左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右孩子的位置是(i,parentpos+offset)。 [实现提示] 利用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算法实现。利用两个队列Q,QI。队列Q中存放节点信息,队列QI中存相应于队列Q中的节点的位置信息,包括层号和需要打印节点值时需要打印的空格数。当节点被加入到Q时,相应的打印信息被存到QI中。二叉树本身采用二叉链表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