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Camera框架深度解析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1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9 收藏 517KB PDF 举报
"该资源为一系列关于Android模块的教程,涵盖了从开发环境的搭建到Android基础知识,再到深入的内核驱动分析,特别是对Android Camera框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内容包括Android虚拟机、进程间通信、相机架构、GWES、安全机制以及内核驱动,如Alarm、电源管理和内存管理等。" 在Android Camera框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典型的客户端-服务端模型,分为两个进程:客户端(client)和服务器端(service)。客户端主要由Java代码和部分C/C++的原生代码组成,它负责应用程序的交互。服务端则完全是C/C++的原生代码,其职责在于与Linux内核的camera驱动进行沟通,接收并处理来自内核的数据,然后传递给显示系统(Surface)。 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通信是通过Android特有的Binder IPC机制实现的。不过,预览(preview)数据的传输并不直接通过Binder,而是通过回调函数和消息机制,将预览数据的缓冲区地址传递给客户端。这样,客户端(在JAVA AP层)可以进一步处理这些预览数据。 在客户端层面,从Java应用程序的角度来看,是通过调用Framework层提供的`android.hardware.camera`类来实现各种功能。这个类提供了诸如设置参数、拍照等接口。`Parameters`类是`android.hardware.camera`类的一个参数类,包含了与camera驱动通信的关键字,如预览尺寸(`KEY_PREVIEW_SIZE`)和预览格式(`KEY_PREVIEW_FORMAT`)等。这些参数会被转换成字符串形式,如"preview-size=640X480;preview-format=yuv422sp",然后传递给服务端,以便配置camera驱动。 这一系列教程对于理解Android Camera的工作原理、如何与硬件交互以及如何通过编程控制相机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其他章节的内容,如Android虚拟机、进程间通信、内核驱动等,也对深入理解Android系统的运行机制和优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