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数字图像处理:图象压缩原理与编码方法

需积分: 12 5 下载量 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收藏 260KB PPT 举报
第十章图象数据压缩深入探讨了数字图像处理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针对图像数据在检索、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挑战,本章首先介绍了图象数据压缩的必要性。由于图象数据通常具有大容量特点,例如一幅512x512像素的彩色图像,未经压缩可能达到6MB,这在电话线上传输或实时应用中会造成显著延迟。为了提高效率,比如通过56Kbps的传输速率传输图像可能需要几分钟,因此图象压缩成为关键。 压缩方法主要从时间和失真两个维度进行分类。静态图象,如高质量的照片,追求的是较高的压缩后的视觉效果,而动态图象,如视频,对压缩后画质的要求相对较低,但需要更高的压缩比以减少传输时间。例如,一个无损压缩算法可以确保压缩和解压缩后图象完全一致,但压缩倍数通常较低,而有损压缩则允许牺牲部分细节以换取更高的压缩比,适用于对原始图像质量要求不严的场景。 以两个编码示例为例,如Dank-Pry方法,它展示了不同的编码策略,通过利用像素之间的统计关联来减少冗余信息。编码1和编码2分别实现了3位和2.7位的平均码长,这表明通过合适的编码方法,可以显著减少存储所需的比特数。压缩后的图像尺寸明显减小,从而节省存储空间和提高传输效率。 此外,图象数据的压缩不仅应用于日常通信,还在遥感、医学成像(如CT和MRI)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这些领域由于数据量庞大,压缩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医疗图像的存储和传输需要高效的压缩技术,以便于远程诊断和研究。 总结来说,第十章详细讲解了图象数据压缩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包括节省存储空间、提升传输速度和优化图像处理时间。无论是为了存储、传输还是处理,理解并掌握图像压缩技术都是数字图像处理专业人员必备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