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CMM与CMMI:软件工程管理的关键

需积分: 34 13 下载量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312KB PPT 举报
"CMM及CMMI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用于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的重要模型。本文档介绍了这两个模型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它们在软件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探讨了当前软件工程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指出管理对于项目成败的关键影响。"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一种评估和改进软件开发组织过程能力的方法。CMM模型将软件开发过程成熟度分为五个等级,从一级的初始级到五级的优化级,分别对应不同的管理水平和过程能力。每个级别都包含一组关键过程域(Key Process Areas,KPA),这些过程域定义了组织需要实施的最佳实践,以逐步提高其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CMM的关键过程域包括需求管理、项目计划、项目跟踪与监督、软件产品工程、软件质量保证、配置管理等,这些过程域覆盖了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通过实施CMM,组织能够识别自身在软件工程过程中的不足,逐步建立和改进管理体系,降低项目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 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CMM逐渐演变为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在CMM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和扩展,不仅关注软件开发过程,还涵盖了服务和供应链等多个领域。CMMI模型采用了更模块化的设计,允许组织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相关的过程域进行改进,形成了不同的模型配置,如CMMI for Development、CMMI for Services等。 软件工程管理的现状表明,尽管软件工程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如项目预测困难、管理规范的重要性、返工频繁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与项目管理直接或间接关联,包括软件度量、工作量估计、需求变更、风险管理等。因此,引入CMM和CMMI模型可以帮助组织改善这些问题,通过建立和改进过程,提高软件项目的成功率。 在以过程为中心的时代,软件产业强调将质量和效率融入软件开发过程,推动软件工业化进程。这意味着从结构化的开发方法逐步过渡到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模式。通过循序渐进地采用CMMI等模型,软件企业可以逐步实现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升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