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可靠性模型:结合系统调用与失效模式分析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13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收藏 611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研究了考虑系统调用和失效模式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强调了在软件可靠性评估中纳入操作系统和运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作者薛利兴、左德承、张展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文章发表于2014年《计算机工程与应用》第50卷第9期,探讨了软件可靠性作为关键的质量指标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指出传统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忽略了软件运行环境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件可靠性作为衡量软件在实际运行中正确性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在关键应用中,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计算机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软件失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软件可靠性的研究和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在软件开发中,通常采用模块化或组件化的方式,但软件整体的可靠性并非这些模块的简单叠加。每个模块都有可能对整体可靠性产生独特的影响。为了分析软件的整体可靠性,研究人员会构建数学模型,利用软件架构、运行数据以及各模块的可靠性来估算整体性能。然而,现有的软件可靠性模型往往忽视了软件运行时依赖的系统调用和失效模式。 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软件可靠性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系统调用这一关键因素,因为系统调用是软件与操作系统交互的基础,它的异常或错误可能导致软件失效。此外,模型还涵盖了多种失效模式,包括内核态失效和用户态失效,这两种失效模式分别代表了操作系统核心部分和应用程序层面的故障。 通过扩展经典的软件可靠性模型,作者构建了一个更为实际的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软件在复杂运行环境中的行为。论文通过一个实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应用这个新模型,从而为软件质量控制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依据。这种方法有助于软件开发者和测试者更全面地理解和预测软件的可靠性,从而提高软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改进软件可靠性评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分析软件可靠性时不能忽视操作系统和运行环境的影响,以及软件内部不同失效模式的作用。这一模型的引入,有望提升软件开发的可靠性和质量。